比亚迪“白船”打开欧洲大门?
2024/03/04
林英树:在汽车发祥地欧洲,打破“太平梦”的不是黑色汽船(注:日本将江户末期抵日的外国船只称为“黑船”,特指1853年佩里所率舰队,迫使日本开放国门),而是运输纯电动汽车(EV)的巨大白色船只。
![]() |
德国经销商Sternauto开设的比亚迪专卖店内(1月31日,柏林,reuters) |
2月下旬,中国大型EV企业比亚迪订购的第一艘滚装船(RORO Ship)抵达荷兰和德国的港口。装载着5千多辆EV、1月中旬从中国南部港口出发的200米长的“比亚迪开拓者1号”(BYD EXPLORER NO.1)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向北航行。
2023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量达到491万辆,超过了日本(442万辆),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占有的份额仅为3%左右。虽然正在慢慢增加,但份额仍不及丰田或韩国现代汽车1家企业。
原因在于运输方面存在瓶颈。中国EV大型厂商多为新兴企业,不像丰田那样拥有自己专用的包租船。这些企业需要委托海运公司确保自己的运输配额,而中国的汽车运输船运输能力不到全球的3%。
中国EV巨头竞相争夺有限的运输配额,结果导致2023年运输船的日均租金达到11.5万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暴涨至新冠疫情前2019年的7倍。
于是,比亚迪提出了两年内确保8艘自家专用滚装船的计划,这些船可在不使用起重机的情况下装载7千辆EV。“开拓者1号”是其中的先驱。比亚迪的竞争对手上海汽车集团也订购了新型船,并于1月离港驶往欧洲。
德国汽车经济学家Matthias Schmid指出,由于运输限制,中国汽车的月流入量控制在了5万辆以下,他表示“2024年将是中国车剧增、EV势力版图大大改变的一年”。
从1853年“黑船”打开日本国门之前,西洋的产品和思想就已渗透进了闭关锁国的日本。同样,欧洲的汽车产业已经越来越带有中国色彩。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金融市场
日经225指数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日经亚洲300i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美元/日元 | 132.42 | -0.60 | 04/14 | 15:15 |
美元/人民元 | 6.8381 | -0.0298 | 04/14 | 07:14 |
道琼斯指数 | 34029.69 | 383.19 | 04/13 | close |
富时100 | 7843.380 | 18.540 | 04/13 | close |
上海综合 | 3336.1530 | 17.7892 | 04/14 | 14:05 |
恒生指数 | 20405.12 | 60.64 | 04/14 | 14:04 |
纽约黄金 | 2041.3 | 30.4 | 04/13 | close |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