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尔街大佬接连访日看日本三股东风
2023/04/14
另一方面,4月9日就任的日本银行总裁植田和男或将维持货币宽松政策。日本企业将易于筹集资金,能够通过低价收购海外企业实现增长。
第三则是政策。岸田政权寻求将2000万亿日元的个人金融资产引向投资,这一政策将推动研发和设备投资这一支撑企业增长战略的风险资金流向股票市场。
不过,作为增长肩负者的日本企业心里并没底。“应拿出勇气”,美国投资银行林肯国际股份(Lincoln International AG)的主席吉姆·劳森(Jim Lawson)在上月访问日本企业时,表现得如同一名拉拉队队长。虽然金融环境有利,但像逆境中的美国基金一样、对于收购感到畏首畏尾、仍未找到增长头绪的日本的经营者显得突出。
应该没有观望的余地。股票市场有个概念叫“价值破坏”。指的是体现未来企业价值的股票总市值低于作为目前企业价值的净资产额的状态。“如果现在的经营持续下去,企业价值将受到损害”,这显示出怀疑增长性低的投资者的警告。东京证券交易所3月要求上市企业采取改善措施的PBR(股价净值比)跌破1倍就是这样发生的。
值得关注的是,按国家和地区观察“破坏额”巨大的全球500家企业的结果。排在首位的是中国香港的上市企业。包括被怀疑面临2400亿美元价值破坏的中国工商银行在内,共有129家。多为重视党和政府的评价的企业,对市场的警告并不在意。
但是,以95家排名第二的日本是怎么回事呢?第8位是破坏额约为700亿美元的日本邮政,第11位是500多亿美元的三菱UFJ金融集团,而第17位是约450亿美元的本田。进入前500的企业自2015年的58家开始几乎直线增加。这被认为是日本企业的“中国化”也无可厚非。
对于无法充分利用东风的企业,日本人也感到无法接受。从投资股票的日本国内投资信托的资金流入来看,在2021年以后,投向外国股票的资金大幅超过投向日本股票。QUICK资产管理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过去1年里通过追加型投资信托募集资金的前20大基金均投向外国股票。受到期待的“从储蓄到投资”以资金逃离日本而告终的讽刺前景也愈演愈烈。
施瓦茨曼将日本的课题比作牛顿的“惯性定律”。即“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施瓦茨曼看到的是日本仍未对慢慢走向恶化的经济采取措施的状况。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的比例从1995年的18%降至去年的4%。在全球总市值最高的500家企业中,日本企业的数量从1989年的204家下降到只有30家。
日本企业乃至整个国家要摆脱负面惯性,离不开牛顿所说的“力”。是通过经营者强大的领导能力来改变企业自身,还是被积极股东灌下猛药?哪种情况更加理想不言而喻。华尔街的卡里斯玛(Charisma、超凡领袖)们的访问正是在试探日本能否克服被忽视30年的弱点。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评论员 梶原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