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留在中国的理由
2016/09/19
当时,尽管日本的IT行业也正值上升期,但或许只是一家中型企业,所以会勉为其难的去接下一些订单。近藤说:“(当时)一直工作到身体垮掉,不仅是自己,周围也有同事因为撑不住而倒下。当时就感觉终于轮到我了。”
在家中修养了一年后,近藤接到了来自公司的“劝退通知”。这之后没多久,一位在中国的日本朋友找上了他,“就1年也行,能不能过来帮我一起把中国的公司搞起来?”虽然当时已近不惑之年,而且半句中文、半点门路也没有,但他还是抱着“反正也就一年时间”的念头,来到了中国。
但之后的事就连他自己也没想不到。他在中国经历了跳槽,一转眼就是8个年头。如今的他身子骨也变得硬朗了起来。他直言:“我已经完全不考虑今后回日本发展了”,他这么说是因为自己在中国已经稳稳的站住了脚跟。
近藤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我都不愿回忆起在日本拼死拼活上班的时代。中国的管理层虽然也经常有失误的时候,但总是能很快地做出判断。也正因为能很快得到结论,我们在一线工作的员工就能少很多负担。如果迟迟没有定论,一线就会承受所有的重压,管理层也会把一切都强加在一线头上。我觉得这种问题在采取日本式经营的企业中或许更普遍。我的身体不就是这样垮掉的吗”,近藤向我们道出了心里话。
在广东省广州市还居住着另一位资历更深的日本人。户张多闻已经44岁,在中国生活了近18年。他目前就职于一家为商铺和企业办公室等提供内部装修服务的中国公司。2016年1月,一封来自日本奈良的母亲的信让他顿感踌躇。信里是这么写的:“你差不多也该好好考虑考虑(回国的事)了吧。想做的事(在中国)也都做了……”
户张多闻对于“我现在这个年纪回到日本还能做什么”而苦恼(2016年8月,广东省) |
实际上,这封信是给他下的一道“回国令”。母亲似乎因为照顾父亲而筋疲力尽。而在这最近5年里,户张也在“何时回日本、回还是不回”的问题上举棋不定,迟迟下不了决心。
28岁那年,户张怀揣对中国商机的期待只身前来。他回忆说:“(在中国)工作越做越有成果,也许没有一个国家比在这里更有趣了吧。至少和日本不一样。”当还沉浸在这一获得感中的时候,转眼在中国已度过了18个岁月。如今,他在中国找到了伴侣,还有了孩子。
关于照顾家里父母亲的事,在和家里商量后,还是托付给了自己在日本的兄弟。对此,他至今仍心存愧疚。不过,他也说:“我现在这个年纪回到日本还能做什么呢?相信要找一份工作并不难,但论及是否能在日本社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的话,我觉得在日本还是挺难的。”
“在中国感受到能讲真心话的畅快”
熟悉中国商业环境的日本瑞穗银行国际营业部调查员汤进指出:“日本大企业派往中国的驻在人员与独身闯荡中国,被中国当地企业录用的日本人对待中国的方式,还有本身的想法是不同的”。日企驻外人员回国后仍有自己的职位,而被中国当地企业录用的人即使回到日本也不一定能马上找到合适的位置。
出身在日本北海道惠庭市的小南数马今年26岁。他从北海道文教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后,在当地一家经营连锁餐饮店的企业找到了一份工作。但还是忍受不了每天只能睡2个小时左右的繁重劳动,很快就辞了职。最初,招聘时店方说这份工作可以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中文能力,结果完全是在谎话。结果他一个人来到了广州,并在一家中国的人才中介公司找到了职位。
“日本仍是一个学历社会。虽然我学过中文,但没有哪家公司肯录用我为正式员工。现在的日本机会也不多。像我这样学历不高,性格懦弱的人,在日本生活下去确实会很艰辛,当时真的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小南非常坦承地说。
其实,小南在大学时代与中国之间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