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留在中国的理由
2016/09/19
据日本内阁府调查,超过80%的日本人表示“对中国没有好感”,是有史以来情况最差的一次。2015年开始出现的中国经济增长减速、2016年夏季中国船只相继进入日本主张领海……由于存在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日本人选择远离中国。不过,也有一批日本人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执意投身中国,在当地生活,在工作或生意方面打拼。到底是什么驱使他们选择了中国呢?
福田明则表示:“我做好了今后无论如何都在中国坚守下去的准备”(2016年8月,广东省) |
“再去中国赌一把”
“照这样下去的话,我的人生就真的完蛋了”,现年53岁的福田明则8年前决定将人生赌注再次压在中国。
当时,他曾就职于日本大型家电厂商三洋电机(现松下),但因公司业绩低迷,他所在的手机业务部门被出售给了京瓷。
“哟,福田,你还是到我这边来了呀”,业务被出售后,京瓷的新上司对福田说了这么一句话。这让悔恨之情顿时涌上心头。
一直在家电销售领域一线打拼的福田自负地认为,“引领(日本)家电行业发展的一向是三洋”。他说:“无论对手是松下还是夏普,在家电零售店我从没尝过失败的滋味”。但最后,他却不得不面对现实,屈身去一直觉得低一档次的京瓷。悔恨之余,他想到了在三洋时曾被派驻中国的5年的工作经历。
“再去中国赌一把吧”,福田仅5个月就辞去了京瓷的工作,于2008年夏季只身来到中国。
托朋友关系,福田很快在自己擅长的家电相关领域找到了工作。他直言,感觉“还是中国机会大,可以实现梦想”。他称当时自己浑身上下都切实体会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不过好景不长,在经济减速日趋明显的2015年年底,影响也直接波及到了他所从事的家电等方面的广告业务。
在中国实现人生价值
“已经不行了。没办法,我还是回日本吧”,福田这样告诉身边的人。他解雇了自己在中国独立后成立的公司的全部员工,回到了故乡日本奈良县。52岁的他再次开始找工作。不过在日本面对的现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在日本政府运营的职业介绍所“Hello Work”里挤满了因夏普重组奈良工厂而失业的大量人员。“这样不行啊。到处都是同行,根本找不到工作”,福田说。
对于在业内一度声名鹊起,独自在中国闯出一番名堂而又自尊心超强的福田来说,怎么都无法忍受落入与那些失业的人一样的境遇。据说,虽然最终找到一家愿意接收他的大阪公司,但对于52岁的自己,这家公司开出的月薪竟然是少的可怜的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约相当于日本大学应届毕业生就职时的平均月薪)。
围绕东海问题,2012年9月中国各地爆发反日游行,日本企业也因此接连撤出中国市场。这些事至今令人记忆犹新。不过与之相比,2015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带来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大型腕表厂商西铁城控股2015年2月关闭了广东省的工厂,同年9月松下关闭了位于北京市的锂离子电池工厂。消费相关行业也是如此,三得利控股于2015年10月,卡乐比与日清食品控股于2015年11月接连宣布退出在中国的合资业务。日资企业被迫对在华网点进行大规模调整。
即使在这样的状况下,福田还是决定再度赴中国决一胜负。“如果在日本也同样辛苦的话,还是去中国机会多”,下定决心后,福田回绝了职业介绍所介绍的工作,立刻奔赴中国。
如今,他在广东省独自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从事的日本大型企业和中国企业的合作项目已经走上正轨。他敞开心扉地说:“现在我想法更加坚定了。我做好了今后无论如何都在中国坚守下去的准备。”
“现在回想一下,无论是失败、还是自身的价值,全都在中国得到了体现。如果冠冕堂皇地说,之前在三洋时值得回味的工作、人生意义在这里也都能找到。即使是我这个年纪的人也一样有机会。当机会来临时,真的会让人激动无比。这在如今的日本社会应该是很难体会到的。”福田最后语重心长的说。
中国企业的魅力:快速决断
“我做梦都没想到会在中国工作这么久”,在一家中国大型通信企业工作的近藤明(化名,48岁)已在中国迎来了第8个年头。10年前,还是日本九州一家IT企业的系统工程师的他突然病倒。他说,当时“连着2天白天夜里连轴转是理所当然的。完全是一台工作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