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专栏 > 诺奖辈出的日本缘何留不住人才?

诺奖辈出的日本缘何留不住人才?

2021/10/21

PRINT

      吉川和辉:25岁左右时赴美的真锅淑郎是气候模型研究的开拓者,取得了世界闻名的成就,虽然1997年他曾到日本政府旗下的研究机构工作,但约4年后又重新返回美国。大约20年前发生的真锅这样的“高端人才”重新“外流”事件,看上去像是提前预告了后来暴露出来的日本研究环境落后欧美的状况。在跨越国家界限展开研发竞争的背景下,日本的当务之急是完善研究环境,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

        

  

      真锅淑郎曾在日本科学技术厅(当时)旗下的研究机构“Frontier Research System for Global Change”担任全球变暖预测研究的负责人。关于返回美国的原因,真锅本人并没有多说,但外界普遍认为,他当时在与其他政府研究部门进行协调等繁杂工作和研究人员不足等问题上苦恼不已,最后为寻求可自由展开研究的环境而返回美国。

 

      2010年代以后,日本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总人数位于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但眼下却出现了不好的征兆。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的统计显示,从2017~2019年全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来看,在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次数排在前10%的实力论文数量排行榜(按国家来排名)上,日本已经后退至历史最低的第10位。一方面,中国则首次超过美国位居榜首。

    

  

      日本在自然科学领域低迷的原因非常清楚。那就是与外国相比,科学技术预算增长缓慢。在2001~2020年的20年里,日本的科技预算增加了26.2%,而同一期间美国增加了44.6%,中国则猛增至约6.8倍(截至2019年),均与日本拉开差距。2015年,日本被德国超过,在主要国家中位列第四。近年来还被韩国追赶上来。

    

      围绕日本大学的资金,2004年国立大学进行法人化改革之后,由于运营补贴减少等原因,校内分配的研究经费变得十分短缺。日本学术振兴会和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等运营的“竞争性资金”的额度也十分有限,最近几年,大学的研究人员不得不通过众筹方式来筹集研究经费的动向十分活跃。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6
具有一般参考性
 
2
不具有参考价值
 
4
投票总数: 12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