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职场/深造 > 人才活用 > 日本研究人员流向中国

日本研究人员流向中国

2020/11/26

PRINT

中日深度观察

      日本的研究人员到中国寻找进行研究活动“舞台”的动向受到关注。中国政府正在从世界各地吸引优秀的研究人员,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大学等则存在难以找到研究职位的状况。为阻止人才外流,日本也许有必要以年轻研究人员为中心,讨论待遇方面的改善。

     

梶野教授(右)获聘担任中国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2016年10月,梶野教授提供)

    

      “虽然希望在日本工作,但没有职位”,中国浙江大学教授高畑亨(43岁)这样说。高畑亨教授的专业是研究灵长类大脑基因,2005年在日本的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2008年起在美国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作为博士研究员从事研究活动。2013年左右,他为了回日本发展而寻找适合的职位,但愿望没有实现。

  

      于是,在包括日本以外国家的求职过程中,高畑找到的是浙江大学。2014年他被浙大聘用。获得的研究环境十分优越。在新设的研究所,他拥有自己的研究室。除了工资之外,他还获得了5年总额相当于5千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15万元)的用途不受限制的资金。虽然对于研究成果方面的要求苛刻,但高畑表示“支付给取得成果的研究人员的报酬明显高于日本”。

  

      不限于年轻的研究人员。2016年10月,日本国立天文台的梶野敏贵教授(64岁)受聘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爆炸宇宙学与元素起源国际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的第一任主任。梶野作为理论物理学的权威受到热心邀请,北航给出的年薪也高于在中国工作的其他教授。于是,他在保留日本职务的同时,将一半的研究活动转移到中国开展。梶野教授说:“中国的学生干劲十足,传授的一方也感觉很有意义”。

   

      在中国开展研究的日本人持续增加。据日本外务省统计,在中国居留的日本研究人员等截至2017年10月达到约8千人。另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统计,仅从1个月以内的短期逗留的人员数来看,2018年度为1万8460人,比2014年度增加约25%,连续4年增加。从在中国的外籍研究人员人数来看,日本排在第2位,与人数减少的第1位美国和第3位的韩国形成对照。

  

      日本研究人员参与中国的研究目前在日本受到关注,是因为日本首相菅义伟拒绝日本学术会议新会员的任命有关。此外,中国积极从海外吸引优秀研究人员的动向也是契机之一。

  

      中国针对海外研究人员的聘用也很积极。据来自政府系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数据,中国在海外的招聘基地在世界范围达到600多个,在日本也有46个。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的准教授船守美穗说:“通过出差等短期派遣与当地大学建立关系,随后正式得到大学邀请的情况很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28
具有一般参考性
 
3
不具有参考价值
 
2
投票总数: 33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