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经观察 > 政治/社会 > 诺贝尔奖“量产国”日本

诺贝尔奖“量产国”日本

2016/10/04

PRINT

        东京工业大学荣誉教授大隅良典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日本连续3年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包括取得美国国籍的2人在内,这也是日本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获诺奖的第22人。其中,尤其是在2001年以后,日本获奖者达到16人,仅次于美国,多于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成了诺贝尔奖的“常客”。而且此次日本人单独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是1987年利根川进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来的首次。

 东京工业大学荣誉教授大隅良典(10月4日)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人中,大隅良典是第4人,比起物理学(11人)、化学(7人)的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还不算多,但这是继去年大村智之后的连续获奖,可以看出日本在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也在稳步增加。

        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有几种形式。2014年获得物理学奖的“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的研究成果直接关联了重大创新。200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小林诚、益川敏英是因为在70年代发表的粒子物理的理论在2000年代初通过实验得到证实后获奖。

        时代和场所不同的研究也有获得诺贝尔奖的。2012年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山中伸弥研究的“ips细胞”就是和开发青蛙柯隆技术的英国科学家一同获奖的。

        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的科学家参与了各种获诺奖的形式。每次的获奖者最多只能3人,虽然没能获得诺奖,但有同等研究成果的日本科学家的名字最近也经常被提及。

       日本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人数增多的背景,是日本科研人员层次的厚重。

       不仅是此次大隅良典获奖的医学领域,日本在理论物理学、工学、生物学的科学研究基本上在所有领域都拥有尖端的人才。这无疑是明治维新以后、以及二战后日本长期蓄积的结果。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日本维持诺贝尔奖“量产”的可能性很高,但之后情况如何却有所难料。在科研活动指标的科学论文数排行榜上,日本2000年代初是仅次于美国的第2位,2011年~2013年平均倒退到第5位。而中国则从第6位上升到第2位。

       当代的科学研究以美国等发达国从世界招募科研人员、人才和信息流动加大的形式展开,新兴势力的崛起也非常引人关注。诺贝尔奖“量产”国的日本今后要想维持现在的活力,需要思考新战略。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112
具有一般参考性
 
2
不具有参考价值
 
11
投票总数: 125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