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专栏 >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是文革遗物?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是文革遗物?

2015/06/23

PRINT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将于10月在中国施行。在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的中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再往深一层考虑,威胁人体健康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为何又会在中国如此频发呢?

      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真能奏效?

      新版食品安全法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加大对食品相关事件的惩处力度。此前引发事故和事件的相关人员基本上只是受到行政处分,不过今后首先将判断是否应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如果被认为可以追究责任,公安机关将迅速开展调查。

      负责食品安全法贯彻与实施的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官员在记者会上表示:“有些违法者往往不怕罚钱,但是怕关,怕抓人”,并称赞修改后的食品安全法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上做了一个很大的改革。

      除此之外,新版食品安全法还针对毒奶粉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大幅上调了处罚金额。由于互联网购物不断增多,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提供平台的网站的运营者也将成为连带责任对象。

      食品安全法继承了1995年出台的《食品卫生法》,于2009年出台。受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影响,此次新版食品安全法的条款增加了50条,增至154条。新华社等媒体均将该法宣传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

      在日本也发生过食品标识造假等,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并不少。但比起中国的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皮革奶以及药物残留超标的猪肉等,日本的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无法相提并论。

      不过,日本也不能因“对中国食品的担忧将对日本的农业构成东风”而高兴。虽然在超市很少看到,但是已经有大量中国食材流向了日本的加工食品和餐厅等。况且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也不在少数。

  那么,这些明知会威胁健康的食品却缘何会在中国频频出现呢?如果问一问中国人,恐怕会有人回答“这是文革造成的”。由于自1966年起持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被破坏殆尽,而随之带来的却是“不能信任他人”的社会风气。

      时间能否抚平道德创伤?

      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充满警惕的社会状况未得到改善的情况下,经过1978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步跨入了经济至上主义时代。甚至连中国人自己都叹息称“拜金主义”盛行,人们开始追求财富,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在与滋生官僚和官员腐败相同的土壤上,对他人的健康缺乏“想像力”的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

      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在进行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完成修改了《食品安全法》。此次加强处罚,或许对恶性食品犯罪将产生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如果其根源在于因文革而遭到破坏的道德,就很难想象可以实现“标本兼治”。

      关于这一点,日本瑞穗银行(中国)主任研究员细川美穗子指出:“中国的社会也在逐步变化。”她说:“在地铁里,开始能看到年轻人排队等车,而不再像以前一样的争先恐后。”此外,在机场等窗口前排队也成为司空见惯的景象。

      但在稍早之前的中国,车站窗口和商场柜台都非常混乱拥挤,甚至让人怀疑人们的头脑中是否存在“排队”的概念。而在迅猛的高度增长环境下长大、获得了富裕生活的年轻人们或许也开始拥有之前社会所不存在的“内心的从容”。

      当然,要改变13亿人一直以来的价值观并非一朝一夕。中国为了避免经济出现混乱,正转向重视稳定增长,但与此同时,设法改变不公平、不透明的社会规则或许也势在必行。而在这一段时间里,要完全杜绝严重损害中国食品信誉的事件和事故也许并非易事。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吉田忠则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37
具有一般参考性
 
2
不具有参考价值
 
23
投票总数: 62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