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贪污、徇私枉法——中国政府最近发布的公报中如此指出。日本政府发布的公报中很少出现这样的表述,这显示出中国官员腐败问题的深刻程度。不过这次官员违法对社会的影响尤其大,因为与食品安全有关。
1个月前国务院面向地方下达的通知指出,为了确保食品和药品安全,要明确县乡等省级以下行政机构负责人的责任。明确职责,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乡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通知显示出如不严格监管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便无法防止食品安全问题发生。除此之外,通知还要求推动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进货查验、质量追溯和召回等制度。
日本也发生过从中国冷冻食品中检测出农药的问题,但在中国这种事情可谓司空见惯。农业部表示,去年动员了300多万人对300万家公司进行了调查,查处了5万多件食品问题。与其说是打击了违法行为、成果显著,不如说食品问题多得惊人。
例如,去年镉污染大米便成为了社会问题。广东省5月份表示,在对大米加工业者和销售业者的抽检中发现了约30批次镉超标大米。中国人如何看待这一数字呢?
新华网报道称,被曝光的大米不吃就行了,但其他食品怎么办呢?这透露出百姓担心被曝光的食品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去年除了毒大米外,还出现了有毒生姜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李克强总理表示“最近掺假羊肉、毒生姜事件接连发生,加重了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这些事情,虽然是局部的、苗头性的问题,但影响恶劣,危害很大,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监管、严厉打击”。
国务院发布的通知便是受到了李克强讲话的影响,不过通知中还这样表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进行查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对于屡禁不止的食品问题,农业部的官员无奈地表示“就像死灰复燃一样,问题很容易再次出现”。其原因在于食品安全问题与深刻的腐败挂钩。
2007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被执行死刑。他从制药公司收受贿赂,使许多不应换发文号或应予撤销批准文号的药品获得了文号。中国政府此举的目的是打消国内外对中国食品和药品安全的不信任感。
人民生活日渐富足,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后便会关注食品安全。仅凭一项通知很难解决与工业化带来的耕地污染、农作物生产到销售主体的道德败坏以及官员腐败挂钩的问题。但是不解决这一问题便无法实现社会的稳定。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吉田忠则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