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在努力让科学力重返世界前列
2024/01/17
在坚持研究核聚变工程40年的小西等人的领导下,这里聚集了参与撰写诺奖相关论文的德国精英们。物理学和经营学的专业知识相互交汇。首席运营官(COO)世古圭表示:“全球的天才们将同时驱动研究和产业化两个轮子”。
从日本国内外汇集的年轻天才在京都Fusioneering进行创新研究(该公司供图) |
产生创新的共振场不能偶然产生,必须是自然产生的。
从1970年代开始,英国以剑桥大学为中心,集聚了800多家企业,相继孕育了源自大学的初创企业。被称为“剑桥现象”,成为创新的摇篮。
我是山内悠辅,我也搭建知识平台。目前在名古屋大学启动了3项大型的产业和教育合作项目。我想把年轻人和企业的天才聚集到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即使不被看好,我也想鼓励大家有打破常规的思维、成为勇于创新之人。肯定能提高发现新事物的概率。如果团结各地的大学,集中资金和人才,这里将成为天才闪耀的场所。 |
2023年12月6日,软银集团会长兼社长孙正义在杰出人才的支援财团的活动上,对孩子们说:“希望你们成为人类智慧的伟大典范”。发挥突出能力,成为引领者,创新总是从边缘开始诞生的。
孙正义在活动上与孩子们交谈(2023年12月6日,东京都港区) |
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1990年代,经营恶化的日本企业纷纷关闭中央研究所,缩小了基础研究。在创新机构式微的背景下,作为新的先导力量,日本的大学备受期待。
日本政府1999年建立了推动大学研究成果实用化的“中小企业技术革新制度”。效仿的是美国1982年创立的“SBIR制度”,当时是为了反省70年代经济低迷,扶持研究人员创业而设立的制度。
可以鉴别技术的美国政府专家主要锁定大学的年轻研究人员,甚至支援了他们研究的商业化。基础研究实用化需要时间,而民营资本不愿进行投资。美国由政府背负风险,从而开辟了技术大国的复活之路。
而在日本,很多面向现有中小企业的补贴项目改头换面。没有业绩的年轻研究人员难以获得支援,大学科学研究实用化缺乏效果,也缺乏引领新技术潮流的创意。
日本没有抓住研究人员支援制度的本质,没能将大学变成创新源泉。
提高研究能力的投资也越来越少。日本从2004年度起,减少了用于大学人工费等的运营费补贴。2023年度为1.0784万亿日元,比2004年度减少13%。
如果经费减少,职位也减少,立志做研究人员的年轻人也会减少。据日本文部科学省介绍,2020年度日本取得博士学位的人为1万5564人,比2000年度减少了3%。美国到2019年度增至2.4倍,英国到2021年度增至2倍。实验室的年轻人减少招致了日本科学的没落。
为了扭转这种趋势,日本政府开始支援年轻人。到2025年度,每年收到180万日元以上生活费补贴的博士生将增至2021年度的3倍,达到2万人以上。还需要重组国立、公立大学,进行根本性改革,以向战略领域集中人才和资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