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产业聚焦 > 科学/技术 > 日本有数十人与诺奖失之交臂,问题出在哪儿?

日本有数十人与诺奖失之交臂,问题出在哪儿?

2023/10/03

PRINT

      2023年的诺贝尔奖结果自102日起开始公布。最近20年来,日本研究人员相继获奖,而研读诺贝尔基金会的资料可以发现,成为候选人但未能获奖的先辈在3个自然科学奖项上至少有36人。探究失之交臂的背景,日本的课题浮出水面。

 

 

       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由以色列的丹尼尔·谢赫特曼单独获得。获奖成就是发现固体的新状态“准晶体”,一种既不是结晶也不是非晶体的状态。当时,日本东北大学有一位研究人员被评价为“共同获奖也不奇怪”。他叫蔡安邦。

 

       谢赫特曼在1984年发表成果称一种急冷合金中存在准晶体。但状态并不稳定,外界对此持怀疑态度。蔡安邦进一步加以验证,在1987年制造出稳定的准晶体,为争论画上休止符。

 

       此后,又在各种合金中发现了准晶体,并扩大至对催化剂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诺贝尔基金会编写的成就解说资料引用了蔡安邦等人执笔的论文,称“发现稳定的准晶体非常重要”。

 

       很多相关人士表示遗憾,称“如果在化学领域更加广为人知,应该会获得提名”。蔡安邦出生于台湾,在当地边工作边学习日语,在日本先就读于秋田大学矿山学部,后考入东北大学研究生院。他的专业是金属,在化学界则默默无闻。

 

       2019年蔡安邦在台湾出差时病逝,享年60岁。如果获得诺贝尔奖,他将成为第一位在日本取得这一成就的外国研究人员。美国等科学发达国家从世界各地吸引优秀的头脑,不断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可以说这是日本尚未实现的远大目标。

 

       目前尚不清楚蔡安邦是否曾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但诺贝尔基金会会在宣布获奖结果近半个世纪之后,公开当时获得提名的研究人员名单。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已公开第一次颁奖的1901年至1970年期间的提名名单,生理学或医学奖则已公开了截至1953年的提名。

 

 

       对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除去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等实际获奖的研究人员之外,被提名而未能获奖的日本研究人员多达36人。专门研究科学史的东京大学教授冈本拓司表示,“尤其是山极胜三郎未能获奖一事,给日本学界蒙上了阴影”。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16
具有一般参考性
 
3
不具有参考价值
 
3
投票总数: 223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