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神来,美国一家独赢
2023/09/21
观察日本,虽然工资和物价都不上涨的社会常态已有改变的迹象,但并未摆脱被称为“失去的30年”的低迷状态。而接下来,中国面临因房地产泡沫和少子老龄化而“重蹈日本覆辙”的风险,受到通缩“疾病”的困扰。
据美国彭博经济(Bloomberg Economics)报道,中国的GDP超过美国的时间将由原来预测的2030年代初推迟到2040年代中期以后。甚至有预测断定,中美已无逆转的可能性。
“倒下重新站起来”
克服了最近几年的危机,美国经济为何能占据优势?日本内阁府在8月公布的报告《世界经济的潮流》中分析了美国与欧洲经济恢复能力的差距。
美国借助活跃的更换工作促进工资上涨,收入增幅超过物价上涨,从而刺激消费。而欧元区依靠劳资谈判拉动工资上涨,但收入增加与物价上涨相抵消,消费依旧持平。
关于疫情下的超额储蓄,美国正在不断消耗,而欧元区国家仍在继续增加。据称,这反映了能源情况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出现了收入流入(Trading Gains,贸易盈利),而欧元区国家出现了收入流出(Trading Losses,贸易亏损)现象。
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民间的推动力完美结合,形成劳动力流动及消费活动等的良性循环。以存在庞大的国内市场、爆发页岩气革命、移民流入为背景,美国对出口环境恶化、能源危机、少子老龄化包袱也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短期和中长期因素叠加在一起,让人觉得今后美国经济仍会顺风顺水。
美国拜登政府打算凭借贯彻“大政府”方针的经济政策,进一步甩开与中国和日欧的差距。以促进半导体产业回归美国和全球变暖对策等的公共财政支持为前提,民间企业迄今为止发布的美国投资计划总额达到5100多亿美元。
“竞争对手会栽跟头,然后倒下。我们也会栽跟头,但会设法站起来”——美国《纽约时报》的评论员大卫·布鲁克斯在最近的专栏中写道,美国的“文艺复兴”也许会开花结果。
赢家和输家也可能更替
当然不能因此而乐观。目前的资源价格上涨会导致通胀死灰复燃的风险加大。美联储(FRB)在9月19~20日召开的会议上暂停加息,年内也仍有可能被迫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超额储蓄耗尽和学生贷款重新启动偿还等因素叠加在一起,仍有可能造成作为主要推动力的消费失速,从而导致经济陷入衰退。
大规模财政刺激对策和保护主义产业贸易政策的“账单”也令人担忧。2023会计年度(2022年10月~2023年9月)的美国财政赤字以同比增加6成的速度膨胀。“过大的政府”不仅会挤压国家的钱包,可能还会削弱经济活力。
“我不认为唯独美国可以不受全球严重压力并维持繁荣的绿洲”,这是25年前亚洲货币危机、日本金融危机、俄罗斯卢布危机等叠加发生时,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留下的话。
即便势头放缓,也依然无法阻止曾经被拿破仑称为“沉睡雄狮”中国的觉醒。德国也拥有过去被誉为“欧洲霸主”的潜力。
全球经济的赢家和输家也可能会发生更替。2008年9月的雷曼危机让美国自身受到致命伤。我觉得美国不可掉以轻心,自认为可以长期独占繁荣的绿洲。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评论员 小竹洋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