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灭的中国职业足球泡沫
2022/01/10
从与其他国家联赛比较也可以清楚的发现中国足球俱乐部承受环境变化能力较低这一点。据来自德国足球信息媒体转会市场(TransferMarkt)的数据,中超联赛旗下球员的身价截至2021年12月中旬为1.9亿欧元,缩小到了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一半以下。
中超联赛的规模曾超过日本职业足球甲级联赛(J1 LEAGUE),但现在明显下降。在日本及欧洲的顶级联赛不再受新冠疫情影响的背景下,中超联赛规模甚至不及5年前的水平。
球员身价大幅缩水的原因是中国球员的竞技水平迟迟没有提高以及欧洲、南美等外援的流失。比如,广州FC的埃尔克森等多名巴西出身球员在2021年12月前离开俱乐部。这些球员此前获得归化,代表中国参加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等,曾作为中国国家队的一员肩负实现“足球强国”的目标。随着离开俱乐部,他们也很有可能退出国家队。
竞技水平难提升
2004年起步的中超联赛共有16个俱乐部。其中,至少有10个俱乐部的东家是房地产相关企业。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房地产交易越来越火热,从2010年前后开始,房地产企业纷纷涉足俱乐部经营。原因是这些企业认为通过与向消费者宣传、与供应土地的地方政府建立联系,可以在足球业务中获利。依靠母公司的资金,很多俱乐部花费巨资引进了国外大牌外援。
不过,随着中国的住房和办公楼的房地产市场行情迎来停滞期,中国的足球商业也迷失了方向。有的俱乐部需要新的出资方,但这并非易事。
中国足球协会效仿欧洲联赛等,从2021年赛季开始改变了规则,要求从俱乐部名称中去掉企业名称。这是数年来一直讨论的行业改革方案之一,目的是通过去掉企业色彩,突出地区特色,以赢得更多赞助商。不过,这对于期待获得更直接宣传效果的企业看来,投资的好处正在减少。
足球运动在中国很受欢迎。但很多球迷开始放弃竞技水平不见提高的国内联赛,转而观看欧洲联赛。对日本的针对高中足球及年轻一代等的足球培养文化感兴趣的中国足球爱好者也在增加,还出现了播放相关影视作品的视频网站。中超联赛因水平低而难以聚集人气,这使得联赛本身缺乏热度,最终使得中国难以涌现本土的明星球员——中国足球联赛正陷入这样的恶循环。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