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专栏 > 稻盛和夫之后,日本经营之神是谁?

稻盛和夫之后,日本经营之神是谁?

2020/01/02

PRINT

    

      孙正义最初的风格就被认为是这样。现在的孙正义和当初不同的是,为了站在全球最前沿而创立基金,瞄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升级换代。回顾日本的产业历史,就会发现这种“全球化发展”并不少见。昭和时代的索尼和本田就是这么做的。而且是在电子和汽车这一当时最热门的“头号人气项目”上登上世界之颠,赢得了广泛赞誉。

   

孙正义(资料图)

     

      遗憾的是“平成”年代里,在作为引领产业的“互联网”和“移动”领域并未出现掌握技术主导权的日本企业。在商业活动已经深深植根于网络的时代,对于日本来说,似乎正面临着所谓的“语言缺陷被放大的时代”。因为人口和市场巨大的英语圈和汉语圈的企业、经营者、创业者有着先天的优势。日本“经营共创基盘”的首席经营官(CEO)冨山和彦称网络时代是“虚拟空间的语言服务时代”。日语原本就是礼节性语言,由于英语和汉语的崛起,正逐步演变成“小语种”。“时光机型”商务模式的选项对于经营者来说,也许只是无奈之下的选择吧。

 

   美国优秀人才选择创业 

  

      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网络带来的颠覆性创新到来之后,越来越呈现出对大企业不利、对风险企业有利的局面。美国原本就是一个号称“创业者资本主义”的国家,也就是说整个社会都有着最优秀的人才进行创业的传统,这一特质在进入到网络时代后迅速发挥出优势,优秀风险企业经营者层出不穷。

 

      而日本和欧洲则是“大企业资本主义”的比例高。尤其是平成时代初期网络时代刚刚到来时的日本,缺乏像美国那样的人才流动和社会机制,尚未摆脱最优秀人才进入政府部门和大企业的传统。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昭和时代著名经营者之所以人才辈出,就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固定的人才吸纳场所。当时由于二战导致国土荒废,优秀人才失去工作,不得不走上去创建索尼和本田的道路。

   

      但昭和时代走上战后复兴轨道后,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中心的经济体系,情况发生显著变化。教育系统也随之得到完善和构建,形成了努力取得好成绩,接受有正确答案的考试,进入大机构的潮流。这是带来昭和后30年成功的关键。

   

      但持续到平成年代的这项机制作为创业者诞生的土壤反倒成为一种阻碍,原因是与颠覆性创新过于格格不入的文化已经在日本扎根。因此,日本在跳跃式发展时代到来后显得不知所措,最终成为“昭和后30年的代价”。作为整个社会,或者是必要的结果,日本企业用了平成时代30年的时间来为之买单。

  

    用棒球团队与梅西比赛的日本

     

      那么,本应集结优秀人才的大企业为什么没有出现优秀经营者和革命型经营者呢?这也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正是前面提到的“优等生优待型”体系残留下来的结果。平成时代,日本多半企业会大力提倡“改良改善型”的业务模式。组织内部出现了不能有奇思怪想的氛围,如果适应这样的氛围变得重要的话,自然发迹的就会是那些擅长这些的人才。“以和为贵”,擅长沟通,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得以应付问题的领导就此大量产生。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18
具有一般参考性
 
1
不具有参考价值
 
2
投票总数: 21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