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见面和分别时握手的习惯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希腊的雕刻中出现了握手的形象。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握手”这一相同的汉字。记载后汉(公历25~220年)历史的《东观汉记》中就出现了“握手”的文言。虽然关于握手的起源有各种说法,不过基本被认为是为了表示手中没有拿武器。
我是一名政治记者,自从经常采访政治家和外交官开始就感觉他们总是频繁地与人握手。政治家与人握手是为了推销自己,拉选票。而外交官是为了给对方以亲近感,构筑可以坦诚交流的人际关系。
|
(上)3月21日中日韩外长会谈(kyodo)
(左下)2014年3月日美韩首脑会谈 (yonhap-kyodo)
(左下)2014年11月中日首脑会谈 |
3月21日,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谈在韩国首尔召开。不过,电视上播放的会谈开始前的握手场面令我感到不解。
3国代表握手时,通常是三人交叉握手。但是此次则是站在中间的主席国韩国外长尹炳世左手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右手与中国外长王毅相握,而岸田文雄和王毅则没有握手。王毅与尹炳世握手后马上转向媒体的方向,岸田文雄在一瞬间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王毅在会谈结束之际与岸田文雄握了手。为何在会谈开始前,面对媒体的镜头却未握手呢?
外交相关人士解释称,如果与存在历史问题等摩擦的日本营造过于和谐的氛围,容易被国内批评“软弱”,所以才没有在媒体前握手。虽然对日关系趋于改善,但是这是容易刺激舆论、与内政直接联系的敏感问题。不过,以“大国”自居的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故意不与日本外相握手难免显得不够大气。
这让我想起了2014年11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的事。当时很多中国的智囊团向习近平方面建议“虽然同意举行首脑会谈,但是不应该与安倍首相握手”。最终虽然习近平与安倍握了手,但却始终板着脸。这主要是为了顾及国内的舆论。
中国外交部高官表示:“仅由外交官开展外交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必须关注舆论”。同时称,目前中国最为担忧的是安倍首相将于今年夏季发表的战后70周年谈话,“由于过去的战争,在(中国)很多家庭都有受害者。如果安倍首相拒绝承认‘侵略’和表示道歉,国民在感情上将难以接受”,对日本进行了牵制。
另外,韩国总统朴槿惠则在慰安妇问题上与日本存在分歧。在成为总统之后,首次与安倍首相举行直接对话是在2013年9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首脑会议上,当时进行了站立交谈。实际上,2人曾相互握手,但根据韩国方面的要求,握手的事实没有对外公开。
2014年3月,在荷兰举行日美韩首脑会谈一开始合影时,虽然摄影记者等说“请相互握手”,但朴槿惠总统并未同意。在会谈结束之后,朴槿惠与安倍进行了握手,不过在照片中可以发现居中斡旋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毫无笑容的站在后方,视线朝着朴槿惠。
经常有观点称“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不过,比起外交中国更优先内政,而韩国总统也为了赢得支持率,易于重视内部因素。对于安倍来说,本来属于内政范畴的历史认识问题正在成为今年外交的巨大变数。如今,外交和内政的相关性正在加强,并日趋一体化。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佐藤贤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