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采取强硬手段是有原因的,目的是获得“补偿金”。一位26岁的女性员工说,“听说索尼要撤退的消息很吃惊,但听负责人说,索尼是知名的大公司,参加罢工的话能获得很多补偿金,不太清楚怎么回事就跟着参加了”,并且斩钉截铁地表示“拿不到钱是不会回到生产线上的”。
熟悉中国劳务和撤退问题的IBJ咨询公司(广州市)的前川晃广就日本企业的实态指出,实际上即使企业方面没有任何过错,“很多日本企业也优先选择提供很多补偿金来尽快解决问题”。
员工们通过社交网站(SNS)共享了以往的事例等信息。前川介绍说,“(他们)充分掌握了哪家企业在发生什么问题时拿出了多少补偿金等,以此为参考进行交涉”。
此次索尼的事例从手续上来看,企业方面也没有任何过错。《劳动合同法》第33条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此次索尼出售工厂仅雇主发生了变化,因此索尼无需给员工任何补偿。
这也是进驻中国的日本企业以前多次吃过苦头的问题。索尼今后会如何应对来收拾残局将受到关注。
一方面,中国方面会如何处理该问题也受到关注。中国提出“从量到质”的产业升级,就需要为拥有技术实力的海外企业等创造公正的业务环境,但实际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中国方面起码需要认识到,如果今后想“通过无理取闹占便宜”的行为不断上演,来自海外的投资将进一步减少。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中村裕 广州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