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大银行不良债权问题已过难点?
2018/04/02
中国的大型银行正在加快压缩不良债权。4大国有银行截至3月29日发布的2017财年(截至2017年12月)财报显示,截至12月底的不良债权余额4家合计为7657亿元,比1年前减少0.2%,时隔6年出现减少。其背景是监管部门发出处置不良债权的号令。但很多观点认为,由于金融监管的强化等影响,4大银行面临的严峻经营环境今后仍将持续。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庞秀生在3月28日的财报发布会上对处理不良债权显示出自信。庞秀生表示,不良债权问题的高峰已过,资产质量今年或将稳步改善。
4大银行的贷款余额中不良债权所占比例平均为1.57%。比1年前下降0.15个百分点。被视为不良债权预备队的“关注类”贷款余额降至1.5954万亿元,减少0.9%。比例下降的背景是坚挺的国内经济带来的贷款增长。
中国2017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9%,超过作为政府目标的“6.5%左右”。钢铁和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整顿取得一定成效,商品行情转为了上升。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预测称,宏观经济好转,资产质量将持续改善。
除了不良债权比例下降之外,还显示出余额减少的迹象。各银行推进向外部抛售不良债权、将其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赵欢表示,在过去2年时间里,处置了3000亿元不良债权。该行的不良债权余额大幅减少16%。
此外,4大银行还在推进将企业欠款转换为股权的债转股(DES)。建设银行2017年7月成立了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据悉截至目前已就48起、价值约5900亿元的债转股权达成协议。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此举压缩了负债有利于进行经营重建,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也能减少不良债权余额。
4大银行2017财年的净利润合计达到8936亿元,同比增长4.1%。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略微收紧货币政策等原因,拥有大量存款的4大银行的利差得到改善,利息净收入增长10.1%。
此外,4大银行的贷款余额也大幅增长9.5%。对于面向个人的投资产品、理财产品等“影子银行”和“P2P金融(个人间小额借贷互联网中介机制)”,中国的金融当局加强了监管,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转向银行贷款,这似乎也产生了影响。
另一方面,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4大银行缩减了理财产品的窗口销售,手续费收入减少5.4%。关于未来,“今后无法指望2位数增长”(建设银行)等慎重观点突出。
中国的领导层将压缩过剩债务定为优先课题,合并了银行和保险的监督机构,将加快强化金融监管体制。在小额结算和汇款方面,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控股等互联网企业正在提升存在感,跨越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粟井康夫 香港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