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企稳,和低迷时期日本股市有差异
2024/02/20
(资料图) |
在春节长假结束后的2月19日的中国股市,上海股市上涨。关于股市企稳的背景,除了股价提振对策之外,预期PER(市盈率)降至12.9倍这一峰值的近三分之一,认为目前股市低估出现买盘。由于看不到房地产低迷的扭转,持续性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作为代表性股价指数的上证综合指数2月19日比长假前的2月8日收盘上涨1.6%,收于2910点。
中国总理李强在18日举行的国务院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表示,“多做有利于提振信心和预期的事”。3月将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出于政策的预期,广泛股票迎来买入。
中国在春节前推出了政府旗下基金购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限制做空、查处“恶意做空”等接连不断的股价提振对策。这些措施奏效,上证综合指数以2月5日为底部出现反弹。
在中国国内,指出股价过度低估的声音占压倒性优势,浙商证券的分析师王杨认为由于始于2023年8月的调整,股价已经进入历史性的底部。上证综合指数从去年8月的高点到目前下跌了12%。
QUICK FactSet的数据显示,4805家主要中国企业的平均预期PER(以今后12个月的预期每股收益计算)在5日降至11.8倍,这是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接近2008年创出的历史最低值(9.6倍)。2007年曾上升至34.9倍。
2022年中国房地产销售创出最大跌幅,陷入房地产低迷。虽然有观点担忧中国陷入长期停滞的“日本化”,但在股市方面,中日之间存在不少差异。
在日本,股票和经济的泡沫几乎同时破裂,而在中国,股票和经济的联动性低。例如,中国最大的股市泡沫及其崩溃发生在2007年,但当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1.4%。这是因为个人投资者着眼于个股价格波动的交易占主流,与企业业绩和宏观经济相比,更容易受到投资者心理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股价低迷局面下,政府屡次出台了股价提振对策。过度担心市场波动的中国倾向于全力救市。除了基于被称为“国家队”的政府资金买入的维持股价措施(PKO)之外,2015年还采取了对24家企业和个人的证券账户股票交易暂停3个月等强硬措施。
2016年1月,引入了熔断(在行情剧烈波动时强制终止交易的机制)制度,但反而引发了股价暴跌,4天后就撤回。
在日本,1992年8月由于10.7万亿日元的综合经济对策等推动,从1989年底的最高点下跌63%,至1.4309万点的日经平均指数转为反弹。当时东证一部的预期PER(市盈率)从最高点的60倍下降到32.6倍,但仍然较高,成为股价调整长期持续的主要原因。
上证综合指数的相比最高点的跌幅达到52%,但预期PER(市盈率)远远低于当时的日本。另外,存在股票供求方面的差异。与泡沫经济后的日本不同,中国没有上市企业交叉持股的抛售压力。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土居伦之 上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