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经观察 > 经济政策 > 日本政府与央行关系要“中国化”?

日本政府与央行关系要“中国化”?

2016/08/24

PRINT

       “哪怕罢免日银总裁也要降息”,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前副总裁金丸信曾这样威胁道。  那是在1992年2月,当时日本泡沫经济的余热仍在。日本银行(央行)时任总裁三重野康并不想急于降息。

       但或许迫于来自政治的毫不留情的压力,仅仅在一个月后,日本央行就被迫实施了0.75%的大幅降息。当时作为日本央行理事在背后支持三重野的是福井俊彦,后来他成为了日银总裁。

       从日本央行2016年7月公开的2006年3月的金融政策决定会议的记录中可以看出,福井非常重视“日银的独立性”。

       时任日本央行总裁的福井决定早于市场预期解除量化宽松政策,并表示“这是自信而为”。一方面,当时,日本政府主张的是“摆脱通缩尚未完成”。福井在做决定前似乎做好了可能与政府产生摩擦的心理准备。

       巧合的是,当时彻底反对解除量化宽松的正是时任日本官房长官的安倍晋三。2012年,安倍再次当选日本首相时,迫使日银接受2%的物价上涨目标,并委派财务省出身的黑田东彦担任日银总裁。

      如今,日银在黑田的领导下,正与政府构筑“超乎寻常”的协调关系。

日本银行(央行)总裁黑田(左)与财务相麻生(右)举行会谈(8月2日)

       8月2日,日本财务相麻生太郎与黑田举行会谈,称“将(与日本央行)形成一体加速推进安倍经济学”。将由日本央行从市场吸收国债、向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推行实质上的“国债货币化”。

       安倍身边人士断言“在摆脱通缩之前,日本央行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也是没办法的事”。

       换言之,为防止通胀,可能会出现日本央行为加息而与政府对抗的情况。而要想摆脱通缩,双方必须进行合作才能促进物价上涨。

       回顾日本为摆脱通缩而饱尝失败的历史或许可以认为上述想法有其道理。不过,即便如此,政府与日本央行如此形成一体就不存在死角吗?

       观察在制度上归政府管理的中国的中央银行的情况或许能找到答案。

      2008年9月雷曼危机后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时隔六年半再次启动降息。当时中国国内物价水平较高,过剩的债务和设备已经逐步成为重大问题。据港媒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对此不满,未出席决定降息的会议。

       通过降息与4万亿元经济对策产生的相辅相成的效应,中国经济确实在全球率先摆脱了困境。然而,之后却深受这一政策带来的后遗症的困扰。过剩债务不断膨胀,如今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沉重负担。

       日本综合研究所副主任研究院关辰一指出:“现在中国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归结于2008年的过度的货币宽松。”

       政府和央行的关系过近或过远,都无法很好地调控经济。关键在于保持一个央行可向政府提出自主意见的适当距离。如今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关系之近是否已经超越限度?8月初第一周迅速上升的长期利率或许正是市场在察觉到风险后敲响的警钟。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经济部次长 高桥哲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10
具有一般参考性
 
1
不具有参考价值
 
2
投票总数: 13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