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肖敏捷:上世纪80年代末笔者出国求学之前,在国内从未与银行打过交道。那时侯每月去邮局取家里寄来的汇款,有一个邮局存折仅此而已。记忆里当时国内没有什么像样的银行,从外观看上去,银行跟一般的商店并无多少区别。来日本之后,从领取奖学金到交房租都离不开银行,在导师夫人的陪同下开设了人生第一个银行账户。暑假期间为从国内来的进修生当翻译逛街时,得意地为几位朋友炫耀如何使用取款机。总之,那时侯在笔者眼里日本的银行十分耀眼。
|
肖敏捷 |
不光是笔者,对很多日本人来讲,银行在日本也是享有特殊地位、令人羡慕的行业。银行被成为“百业之母”,没有银行的大力扶持,日本经济或许没有今天,很多日本企业或许根本长不大。被称为“银行员”在银行工作的职员无论是收入还是社会地位确实高人一头,尤其是集结在东京的几大银行可以说是精英聚会、出类拔萃。结婚找对象,只要一听是银行员,对方家里脸上顿时添光,因此对大学生来说毕业后去银行就职是一件非常令人向往的事情。但是笔者所讲的这些似乎都已成为历史。
日本的一些提供就职信息的人材中介公司每年都公布应届大学毕业生就职企业人气排行榜,从过去30年的排行顺序变化可以看到日本银行业的冷暖。由于理工科毕业生主要选择汽车、电气等制造业,我们主要看一下文科毕业生的就职人气变化。上世纪70年代,前十名的企业商社居多,银行顶多能挤进一、两家。70年代,日本终止多年执行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日元开始大幅升值,日本企业开始把眼光放到海外市场,与海外打交道经验丰富的商社自然受到青睐。到了80年代,人气榜里无论是家数还是名次银行都开始呈上升趋势。1989年,三和银行排第二位,三菱银行、住友银行、富士银行也打入前十名。当时日本正处泡沫经济的顶峰之际,银行向房地产开闸放水带来丰厚的盈利,人往钱多的地方去理所当然。
然而上述这几家银行你现在日本已经找不到了。90年代泡沫崩溃以后,从地方到东京大批的银行倒闭,没倒的也通过兼并的方式几家抱团取暖共度难关。有意思的是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大银行仍然是大学生们向往的地方,因为在日本大家坚信哪怕天蹦地裂日本政府决不会让大银行倒闭的。一直到了2000年左右,日本政府强行向大银行注资逼迫其认真处理坏账以及行业重组,大银行不倒的神话从此破灭,那些平时我们一听名字立刻肃然起敬的银行竟然都一个个改名换姓、面目皆非了。以往在全球银行市价总额排行榜上日本的商业银行居多,现在前10名几乎被中国的商业银行包揽,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000年以后,文科学生也开始流向制造业以及其它服务行业,最近几年打入前10名的企业所属行业明显分散化,与银行人气不相上下的竟然是廉价旅游公司和家具公司,这在过去是无法想像的。过去在银行的高工资、高地位的诱惑下,优秀人材云集银行,所以有日本学者曾经指出银行最大的罪过就是从民间掠夺人材。但是多亏泡沫崩溃和银行业走下神坛,优秀人材才会分散到实体经济里,从而推动日本经济加速转型。同时,浴火重生后的日本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目前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都非常稳定。
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不光只看银行有多风光,主要看实体经济中能否优秀企业层出不穷。如果没有企业的发展,银行风光也难以持久,这是日本的经验教训。不知国内的银行界朋友如何看?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与作者所属公司SMBC日兴证券无关)
专栏:肖敏捷论中日
肖敏捷 简历
出生于中国西安。自武汉大学毕业后,作为日本文部省(当时)公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福岛大学和筑波大学的研究生院。1994年起在日本的证券行业从事经济分析和资产管理之后,目前SMBC日兴证券经济分析师。作为频繁来往于中日之间,不断推出准确经济报告的经济分析师而为人所知。
在《日经Veritas》排行榜(2010年)经济分析师部门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国人经济分析师看中国经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