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异的病毒(4)灭虫和抗癌的“力量”
2020/06/28
病毒会引发疾病,有时甚至夺走生命。仅仅因为人员密集,就会从一个人传染给其他人,是非常可怕的存在。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去看,也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情况。一种病毒只会在特定的生物之间传播并造成威胁。如果病毒感染使作物枯萎的害虫和寄生于人体的癌细胞,将成为帮助人类取得胜利的力量。也就是“以毒攻毒”。本文将观察病毒在这方面的应用。
在西太平洋的帕劳,椰子树是“生命之树”。将椰子树从灭绝危机中拯救出来的正是病毒。
进入20世纪,当地的椰子树开始枯萎。原因是侵入岛上的害虫椰蛀犀金龟。当时希望避免用化学农药去驱除。在196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写出了科普书《寂静的春天》,社会对自然环境和健康的关注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nudivirus”病毒被选中。据熟悉昆虫病毒的东京农工大学教授仲井Madoka介绍,“让椰蛀犀金龟的成虫感染病毒并放到野外,将病毒传播给同类,扩大了感染”。
病毒蔓延至吃腐叶土(含有充满病毒的粪便)的幼虫等,使其数量减少。在斐济和萨摩亚,这种病毒也在上世纪70年代为驱除害虫作出了贡献。如今在南美,也采用其他的病毒来驱除大豆的害虫。
对害虫而言仿佛恶魔的病毒对人类却是有益的。病毒大多偏好感染特定的生物。据仲井教授表示,病毒之所以因对象不同而改变态度,“与入侵生物细胞、感染后繁殖的机制有关”。
在生物的细胞表面,存在成为病毒感染立足点的“受体”。如果是病毒容易与之结合的结构,则会让病毒轻松侵入。在细胞内部适合病毒繁殖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病原性会加强。多种条件相互组合,形成“感染昆虫、但不会在人类之间流行”、“仅使部分昆虫患病”等差异。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