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中旬在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北京饭店的会议室,伊藤忠商事的社长越后正一见到了当时中国对外贸易部高官的刘希文。越后表示“今后希望积极开展中国业务”,刘希文回应称:从今天起将伊藤忠商事认定为中日贸易的友好商社。
|
1972年中国对外贸易部官员刘希文(中)与伊藤忠商事社长越后正一(右)等 |
“没有文字行吗?”越后对身边的人小声说。觉察到越后的担忧后,刘希文表示,在这里说的事情我国将全部落实,已经通知相关部门。就在这一瞬间,日本大型商社战后开展对华贸易的序幕被正式拉开。
“周恩来4条件”
当时,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71年10月中国大陆加入联合国,台湾退出联合国。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出现改善。随后伊藤忠商事被认定为“友好商社”。同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商社一直通过不透露其名称的秘密代营公司开展对华贸易。所涉及的进出口品目也十分有限,主要是从日本出口钢材,从中国进口煤炭和羊毛。
1970年中国中止了4类企业的对华贸易。分别为(1)支持台湾和韩国的厂商及商社;(2)在台湾和韩国投资的厂商及商社;(3)向美国提供武器和弹药的企业;(4)位于日本的日美合资企业。这被称为“周恩来4条件”。
这是因为佐藤荣作政权实施了反华路线。佐藤下令进出口银行的资金不准用于对华贸易。决定将冲绳归还日本的1969年的日美共同声明指出“韩国的安全对日本的安全至关重要”、“维护台湾的安全对日本十分重要”,这招致了中国的反弹。
到底是重视与美国、台湾和韩国的关系?还是重视与中国大陆的关系?这让日本企业不得不做出二选一抉择。
不变的格局
日本的大型商社当时都与韩国和台湾有贸易往来。伊藤忠商事不得不从秘密代营公司撤回了资金和员工。不过重视对华业务潜力的越后正一1971年1月指示专务濑岛龙三制定中国对策。
接到秘密指示的濑岛将海外部的藤野文晤派到香港收集信息。藤野是受“周恩来4条件”影响从北京的秘密代营公司撤回日本的中国通。越后和濑岛从藤野的报告得知中日环境将发生戏剧性变化。报告指出“美国和中国似乎将握手言和”。
在越后向濑岛发出指示后不到1年,伊藤忠商事接受了“周恩来4条件”,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之前启动了对华业务。
之后,中日间的官民经济交流日趋活跃。1974~75年中日在贸易、航空等领域签订了协议。在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1978年,建设上海宝山制铁所的计划在新日铁的主导下启动,该项目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性项目。
进入80年代,日本正式对中国提供日元贷款,为机场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也不断增加, 90年代之后掀起了对华投资热潮。另一方面,正是在这时候出现了对立的萌芽。
1985年8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以首相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9月中国各地发生了反日游行。86年6月中国对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提出抗议。在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的背景下,政治的鸿沟却越来越深,这让人联想到当前中日在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和历史问题上的对立。
长期以来中日的经济交流一直受政治的左右。关系出现改善日本企业的投资便会增加,关系紧张则不得不调整战略。这种格局今后似乎也不会改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