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消费社会很脆弱?
2017/12/05
原岛大介:在中国,共享单车、送餐服务等利用互联网的新服务正快速增长。这是中国政府推动的互联网振兴举措和中国人旺盛的消费热情带来的结果,但在繁荣的网络消费社会的背后,起到支撑作用的依然是人力。至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中国的网络消费社会似乎也暗藏着瓦解的风险。
“考虑到工作内容,能拿到这个种程度的工资已经很不错了”,在辽宁大连当“饿了么”送餐员的姜延彬(36岁)笑着说。
饿了么送餐员姜延彬的梦想是买套房子(辽宁省大连) |
小姜的工作是通过APP接到订单后,骑电动自行车前往商家取外卖,然后送到客人手中。工作时间为上午9点~下午9点,每天平均完成40多单,几乎没有休息日。据他说,有时因找不到送餐地址,没有及时送到,还会被客人骂。
即便如此,小姜对这份工作仍然感到满足。原因在于能获得不错的收入。据他说,每月可以拿到约7000元,这个工资超过了大连的大学毕业生就职后的平均水平(约5000元)。这对于仅有中学教育程度的小姜来说,也算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了。据说,小姜以前在大连从事送货的工作,但当时3000元的月收入显得捉襟见肘。
小姜自2016年3月开始从事目前的工作,住处和伙食由公司提供,如今已经能存下钱了。他说:“我明年要在大连买套房子,把留在老家的老婆和女儿接来”。这似乎是他眼前的目标。
网络消费社会的形成
借助廉价的劳动力,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制造业主导的经济增长变得举步维艰,钢铁的过剩产能等消极的方面也日趋凸显。
在此背景下,政府瞄准的是个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其中,网络振兴举措发挥了作用,基于智能手机的网络结算不断扩大。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不断产生类似送餐APP等新服务的基础。再加上日趋壮大的中产阶层的崛起,使得网络消费社会逐渐在中国形成。特别是最近数年来,已经发展到只要一部手机在手,可以不带钱包出门的程度。网络消费社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产业的涌现也在不断创造就业岗位。不仅是像小姜这样的外出务工人员,这些新产业还给拥有一定学历的年轻人带来了机遇。
在共享单车“ofo”运营商——北京拜克洛克科技工作的翟瑞星(26岁)就是其中之一。他除了收集被丢弃在大学校园内的自行车之外,还负责修理和保养等工作。
翟瑞星负责回收被丢弃的OfO自行车等工作(辽宁省大连) |
小翟曾在大连海洋大学学习船舶动力,2016年毕业。此前曾就职于浙江省的国有大型造船厂,但因不习惯那里的生活,在1个半月后辞职。之后,相继在大连的软件公司等就职,但都没有坚持太久。今年5月,他进入了拜克洛克科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