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24小时连续战斗?
2017/10/20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西村友作:8月底,一篇关于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离职女员工的帖子在中国的网上疯传。虽然话题的主要内容是“在离职前发现患癌,请求公司延长保险但被拒绝,结果自费做了手术”,但文中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位27岁女员工,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加班,几乎每天都是夜里12点才下班,加班到半夜一两点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加班到凌晨4点,早上9点上班还被要求不能迟到,而且没有加班工资或加班调休。”
根据这一内容来计算,假设平均凌晨1点下班,则每天加班7小时,一个月按20天计算,每月加班140小时。在日本,被视为“过劳死认定标准”的时间外劳动时间为80小时(每天4小时)。2016年,日本最大广告代理商“电通”的一名东京大学毕业的新员工过劳死问题成为话题,但被认定的加班时间仅为105小时。上述会计师事务所的女员工明显超过了这个时间。虽然癌症和加班的因果关系不明确,但如果持续这样的生活,出现过劳死也不足为奇。
自杀的电通员工母亲神情悲痛地出席记者会(2017年1月,日本厚生劳动省) |
“过劳死”一词源自日语,指的是因长时间劳动和职场的过度压力引发的猝死和自杀。曾经在日本以外几乎没有类似案例,因此英语名也是“Karoshi”,直接采用了日语的读音。
|
“过劳死”是诞生于1978年的新词汇,但实际在社会上被广泛熟知是在1988年以后。查阅《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的数据库“日经telecon21”可知,1988年10月以前的早报版只有1篇报道使用过“过劳死”一词。1988年,律师受理过劳死、过劳自杀和工伤等咨询的“过劳死110”电话设置后,这一问题开始在社会上受到关注,报纸上的相关报道也出现激增。在1988年10月至1990年底的短短2年里,日经早报版刊登的“过劳死”相关报道超过50篇。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期,某保健饮料的广告词“你能不能24小时连续战斗?”开始流行也正是在此时期。
过劳死从最初就被视为一种社会问题,但日本政府迟迟未采取具体的对策。日本厚生劳动省2017年10月刚刚发布的《过劳死等防止对策白皮书》显示,“心脑血管疾患相关工伤保险的理赔次数”从2000年的85起增加至2016年的260起,达到3倍。此外,“精神障碍相关工伤保险的理赔次数”在同一期间从36起增至498起,增加了14倍。这些数据归根到底只是实际被认定的人数,仅为冰山一角。单从自杀人数来看,工作问题成为原因和动机之一的自杀者人数2016年达到1978人,相当于每天就有5、6个人因工作原因而自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