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能否避免一场冲突?
2017/08/21
刀祢馆久雄:1990年代初,有一本题为《即将到来的对日之战》(The Coming War with Japan)的书出版,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呢?当时美国的学者认为“历史将会重演”,在书中预测美日将再次爆发战争。
当时该书的一名作者曾对笔者非常认真地说,“第2次太平洋战争不可避免”。那时东西方冷战刚结束,日本的经济实力成为对美国的威胁,受到了关注。
当然,美日之后非但没有爆发战争,反而保持了稳固的同盟关系。如今回顾过去,或许可以将其归为奇书一类。而且当时可能也有很多日本人感觉“和美国发生战争很荒谬”。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如今美国学者们讨论的问题中存在一个课题,那就是能否避免与持续以猛烈势头崛起的中国发生冲突。美国政治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讨论之一。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 |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以一本详细阐述了雅典与斯巴达间战争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闻名于世。书中分析认为“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达人对此的恐惧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就是建立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
新旧大国之间彼此不想发生战争,但由于恐惧心理等原因作出过度反应,最终演变为冲突。目前的问题是这种行为模式是否适用于现代。
艾利森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采访时表示,相关事例不仅局限于古希腊。他指出,“过去500年里全球有16次主要的霸权之争,其中12次发展成了战争。中美也可能掉进这个陷阱”。
日本防卫研究所的国际争端史研究室长石津朋之指出,“以20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为契机,欧美出现了对大战进行总结的氛围”。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1种讨论,那就是在一战中爆发冲突的德国和英国间的关系属于新兴国家和霸权国家的关系,或许相当于如今的中国和美国。
另一方面,对陷阱论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也不在少数。有观点指出,中美和此前的德国与英国、雅典与斯巴达有所不同。即便如此,讨论并未停止。其原因或许是因为,美国对于如何与中国建立关系仍抱有不安心理。
美国从本国霸权的走向和安全保障等观点出发强烈关注中国,而欧洲观察中国的目光稍有不同。由于历史原因等,与地理上相距遥远的中国相比,欧洲在安全保障上的关注焦点一直瞄准俄罗斯和中东。
2016年夏季,在驳回中国主张的南海仲裁庭裁决出炉后,欧盟(EU)在协调发表联合声明方面花费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积极吸引中国资金的希腊和匈牙利反对严厉批评中国。有28个成员国的欧盟难以变成铁板一块。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