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人民币
2017/04/06
村山宏:对于市场上的各种现象不应该使用情绪化的表述,但是看到最近的人民币的动向,笔者不禁用了“可怜”这个词来形容。中国欲通过稳步的人民币改革向浮动汇率制度转型,但是出乎意料的资金外流导致了人民币贬值。然而为阻止人民币贬值而实施的外汇干预和加强限制与资本移动自由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背道而驰。但反过来说,如果放任人民币大幅贬值,又将导致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升温。中国陷入了无计可施、走投无路的境地。
“我老公在澳大利亚买了房产,但现在却没办法把钱往澳大利亚汇。因为已经交了首付,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损失就大了”,一位家住北京的中国女士说了这么件事。据这个富裕家庭的女士说,他们并没有前往当地就购买了房产用于投资。中国的很多富裕家庭都会像这样在海外投资房地产,这个家庭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在澳大利亚购了房。但是当准备往海外打余款时却遇到了障碍。
在中国,每人每年兑换外汇的限额为5万美元,据称向境外汇款也设置了限制。不过,在不久之前限制相对宽松,借用他人名义向境外汇款也很容易。如果利用地下钱庄的话,即使是超过限额的大笔钱款也能汇往海外。但是从2017年1月份开始,从中国境内向境外汇款之际,必须向当局提交申报文件,承诺汇款不用于购买房地产等。一方面,自2016年11月开始,地下钱庄也相继被取缔,通过地下的方式向境外汇款变得越来越困难。
中国政府为了阻止人民币贬值,从2016年底开始加强限制,阻断导致人民币贬值的资金外流。再次加强已经放宽的资本移动限制对于中国的货币当局来说是非常遗憾的决断。201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基准值计算方法,采用更能反映市场供需的方式。背后考虑的是希望通过逐渐减少介入来扩大波动幅度,最终向波动汇率制度靠拢。
然而,市场并不会按照任何国家和政府的意愿发展。由于汇率波动幅度出现扩大,在市场上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中国的企业及个人开始争相将资金向境外转移。自然,人民币也难以停下持续贬值的脚步。人民币的急剧贬值很可能引发金融混乱。中国政府使用外汇储备实施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的外汇干预,逐步止住了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但受此影响,2014年峰值时期接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减少到了3万亿美元左右。
中国政府到头来还是不得不采取限制资本移动这一被认为粗暴的方式来阻止人民币流向海外。不过,企业和个人都不会愿意持有因加强限制而易用性变差的货币。香港的人民币计价存款在峰值的2014年12月时曾达1.0035万亿元,但到了2017年1月,已经减少至5224亿元,几乎少了一半。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在全球用于贸易和投资结算的各类货币所占份额方面,人民币在2015年12月时曾达到2.31%,但1年后的2016年12月却减少至1.68%。限制资本移动对中国企业和个人的海外投资踩下刹车,甚至有可能拖缓“一带一路”构想的实现。
人民币面临的逆风仍在持续。3月15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提高了政策利率。预计2017年还将实施2次加息。如果人民币和美元的利率差缩小,人民币将进一步贬值。如果要防止资金外流,中国的金融机构就不得不将人民币短期利率引导至较高水平。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7天期)2016年秋季仅为2.4%,但目前徘徊在2.8%左右。为避免人民币贬值,人民银行似乎收紧了资金供应。
人民币甚至面临祸不单行的状况。截至2016年秋季仅为2.6%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涨至3.3%左右。随着债券交易丑闻的曝光,投资者正在加速远离债券。中国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即从企业端来推动增长的路线。但如果利率上升导致企业负担增加,微观经济的改革将难以顺利推进。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