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经销商之间的降价竞争十分激烈,与各车企的经营状况形成天壤之别(中国重庆市内4S店) |
这还只是毛利润,实际上还要从中扣除打折等的费用。因此,即使企业方面大获利润,经销商也只能望而惊叹。这种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力量关系在中国汽车销售市场早已形成。
在中国,各日系车企的市场份额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仍能稳定实现盈利,也正是出于这种原因。
汽车生产厂商并不自行销售。实际参与销售的则是经销商,而且实施降价的也是销售方。而作为车企,向经销商提供汽车批发和供货才是最主要的工作。
因此,无论汽车在市场上是否畅销,车企只要能批发给经销商,就能确保盈利。说的更极端一点,一款汽车能在市场上卖出多少辆或者卖不出,都与车企并无直接关系。更确切一点说,对于销量好的经销商,车企可能只会向其提供被称为销售激励金的奖励,以鼓励其进一步扩大销量。
那么,这种厂商强势的力量关系在中国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可以追溯到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开始被看好的约10年前。
支撑外资车企盈利的另一个因素
当时中国汽车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日系车企在华招募经销商时引来了巨大的热情,竞争率在有些地区甚至达到10倍左右。
据一位中国汽车销售店经营者表示,在启动经营当初“汽车有一辆卖一辆,因此即便利润率稍微低一点,也能通过薄利多销来赚钱”。在中国,汽车销售企业除了销售汽车以外,很多还从事房地产和餐饮等生意。该经营者说:“在汽车销售的生意上即使遇到一些失败当时也不会过于在意。”
除此之外,支撑各车企在华业务盈利的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补贴。
“补贴的效果非常明显”,一家日系车企的高管也悄悄透露了这一推高收益的因素。他表示,只要和中国政府“保持良好关系,就能得到相对等优待,由此获得的好处相当大”,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还“包括向中国方面公开和提供技术”。
|
日产旗下中国工厂由于经济减速,汽车生产本身呈现增长乏力态势(5月,广东省广州市) |
获得回报的形式包括,实施新增投资之际的各种优惠及减税措施以及免除手续费等。当然,这些具体金额不会公之于众。仅仅观察销量和经济动向,难以推断企业业绩的好坏波动,这种属于“中国特色”的状况随处可见。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受关注度非常高。但是,除了销量之外,被公开的数据很少,以至于难以掌握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全貌。这其中当然存在中国的特殊情况。
“中国特色”中存商机
包括日系在内的外资车企的合资伙伴全都是在中国赫赫有名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即使已经上市,也很少公开详细的经营信息。如果合资伙伴不公开信息,当然日本方面也就无法随意公开信息。
为慎重起见,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向进驻中国的各日系车企询问了在华业务的盈利情况,但日产、丰田、本田、马自达、铃木和三菱汽车等大型企业均异口同声地回复称:“在中国无法公开信息”。不过,通过各企业公布的决算信息和有价证券报告书,可以掌握各企业在华业务的大体情况。
毋庸置疑,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外资在华业务整体变得比以前更为严峻。不过从另有一角度来看,由于在中国存在各行业的商业习惯、人脉关系和政治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外资在华业务如果沿用一般做法通常会碰壁,但也因此会存在诸多商机。归根结底,中国经济减速并不等于企业在华业务下滑,能赚钱的企业仍然稳稳当当赚着钱。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广州 中村裕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