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专栏 > 日本对中国缺少理智好奇心

日本对中国缺少理智好奇心

2015/03/30

PRINT

  湖南省北部的常德市。抗战时期,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常德会战”。战争致使当地众多百姓死难,人们对于历史的记忆依然,反日情绪根深蒂固。1981年,《知日》杂志的总编苏静就出生在有着这样历史的常德。

《知日》杂志的苏静主编
      “知道日本” 

  “最好找找别的工作”,苏静的父母不知“劝”了他多少次。每到那时,苏静就会说,“时代已经变了”。苏静是《知日》杂志的总编。该杂志现已创刊4年,在中国是知名度较高的有关日本的月刊杂志。

  就像名字一样,让读者“知道日本”是《知日》的创刊理念。《知日》出版过“铁路”、“武士道”、“漫画”、“制服”等日本文化、艺术及生活方面等各方面的特刊。以网络销售为主,每期能发行5万~10万份。苏静觉得“语言的影响本身就很有趣”,在他的介绍下,“断舍离”这一日语词汇在中国成了流行语。

  《知日》的编辑部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一座写字楼。书架上摆满了日本的漫画和杂志。不过,苏静没学过日语。孩童时期“因为书本里有关中日历史问题的部分太沉重了,所以从没想过介绍日本”。上大学后来到北京,第一次读到村上春树的小说,并为此着迷。之后不断接触日本的电影和小说。在出版社工作后,苏静觉得“日本的设计很棒”。

      不谈政治

  渴望了解日本的心情正在催生一种商业模式。苏静结识了居住在日本的神户国际大学教授毛丹青,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制作一本以日本为主题、注重视觉感的杂志。2011年1月,两人发行了《知日》。当时,中国人的反日情绪高涨。苏静说,对政府间的问题没兴趣。政治和《知日》关心的内容是“不同的宇宙、不同的世界”。

  避谈一切政治话题,只探究日本的生活和文化奥秘。《知日》大量使用照片。如果是“漫画”特集,不仅会介绍日本的漫画,还会深究其历史、渊源、编辑及制作过程,以及在日本的出版情况等。“渴望了解日本”这一理性好奇心是《知日》的原动力。

  当然,对于特别介绍日本,网上经常有批评之声。在中日关系恶化的背景下,大胆介绍日本一事本身就有可能被人误解。即便如此,苏静认为对于中国年轻人来说,日本的魅力在于工匠的技术等不变的内容,“日本是东西交汇的地方”。

  在创刊4年后,《知日》得到了认可。但苏静称“并不认为已经取得成功”,“日本的生活方式本身将成为品牌,或许可以建一家能体验日本生活和氛围的长期居住型酒店”,苏静的梦想正不断扩大。

      理智好奇心的差

  “在日本和中国之间,或许存在理性好奇心的差距”,《知日》的资深主笔毛丹青这样认为。最近,在日本发行了将《知日》译为日文的摘要版。毛丹青表示,“在中国,了解日本现状的年轻人正在增加。于此同时,在日本不了解中国现状的年轻人也在不断增加。日本的读者如何看待中国人发行的《知日》?日语版的出版面临刺激日本年轻人理性好奇心这一巨大挑战。”

 1962年出生的毛丹青称自己为“冲击性”的知日一代。他了解日本的契机是,文革后在中国播出的高仓健主演的电影。自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日关系处于蜜月期。再看现在,由于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和历史认识问题的对立等,进入了可以说最糟糕的关系冷却时代,现在也很难说实现关系改善的道路已被明确描绘。

  今年是战后7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准备发表新的首相谈话,中国担心安倍或将修改历史观而增加警惕。另一方面,中国将在北京举行阅兵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活动一个接一个。相互的视线都瞄着过去。

  任何日本人都无法否认,具备多层次、多样化联系的与邻国的关系非常重要。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仅仅进入中国就能拓展业务的时代已经过去。需要避免过高或过低评价对方,正确认识真实情况。希望战后70周年能成为这样的机会。日本的理性好奇心将受到考验。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中国总局 大越匡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27
具有一般参考性
 
2
不具有参考价值
 
15
投票总数: 44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