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起“影子银行”一直成为中国经济潜藏的风险。其中“信托产品”2014年中期相继迎来到期偿还,因此被视为可能引发金融市场不安的火种。但是债务违约问题并未凸显,市场的担忧似乎让人感觉是杞人忧天。中国金融市场真的已经渡过危机了吗?
信托产品迎来偿还期,市场意外保持冷静
以中国大型信托公司中诚信托为例,今年1月该公司的信托产品“诚至金开1号”险些陷入债务违约,而7月25日将迎来偿还期限的“诚至金开2号”也面临危机。对于投资于山西省煤矿公司的该产品,中诚已经告诉投资者有可能推迟到期时间。在此前的“诚至金开1号”到期时,匿名投资者在最后关头提供了资金,想方设法成功偿还了本金,但市场越来越多观点认为,“诚至金开2号”将陷入债务违约。
当然,由于投资资产额仅为13亿元的较小数额,因此市场的关注度可以说并不高。
在2014年上半年之前,市场曾盛传信托产品的大规模偿还将从年中开始。这将引发大量债务违约风险,给市场心理泼下了冷水。但从结果来看,市场基本维持了平静。股价稳定在低位。虽然银行间交易利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但并非大幅上涨。除了中诚信托的“诚至金开2号”之外,中国一家民营建筑公司的短期融资券(CP)在7月23日的期限内无法偿还的可能性正在提高,但市场并未陷入过度焦虑的状态。
资金再融资和当局介入缓解了资金紧张
风险最终以杞人忧天而告终的原因是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紧张状况已经稍有缓解,这起了巨大作用。瑞银集团(UBS)经济学家汪涛指出了之所以市场比想象中平静的4个主要因素,包括(1)银行融资和债券发行的增长;(2)新的影子银行商品的再融资的进展;(3)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4)地方政府阻止债务违约的干预行动的增加。
由于中国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信托产品的募集金额呈现减少趋势。另一方面,作为“正规”资金供给渠道的银行融资增长明显。此外,2013年一年余额增加3万亿元以上的证券公司理财产品也被认为购买了面临违约问题的信托产品资产。
汪涛认为这种信用环境的改善将持续至2014年10~12月。不过,在支撑经济的房地产行情转为下行趋势的背景下,预计地方政府将出现财政恶化,因此市场的担忧迟早将重现,目前的担忧并未完全解除。
“危机延后”预期增强,关键在房地产行情的复苏
此外,瑞信银行的陶冬也持类似观点。2014年7~9月将有1万3000亿元信托产品到期,10~12月有1万4000亿元到期,2015年1~3月有1万5000亿元到期,但目前借助银行融资和地方政府的金融支持等举措,暂时成功取得再融资的情况正相继出现。陶冬指出2014年1~5月信托产品的债务违约为9件,但仅仅5月就至少有10件以上在债务违约之前得到了救助,因此认为原本被认为是2014年中期的信托产品的到期偿还高峰将推迟到2015年初。
但是,只要经济不能恢复增长势头,同时一直吸纳巨额资金的房地产行情不出现反弹,仍然存在信托产品单纯推迟违约的风险。陶冬预测2014下半年至2015上半年,将迎来债务违约新闻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困难时期。
日经QUICK新闻 香港 长尾久嗣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