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火箭能战胜SpaceX的威胁吗?
2018/06/13
例如,猎鹰 9的发动机是以1960年代的俄罗斯发动机技术作为基础,而且自行生产8~9成的零部件。以往火箭都是“一次性”的,但SpaceX确立了火箭再利用技术,正在推进进一步的低成本化。早坂表示,“SpaceX提出火箭再利用之初,业界相关人士都嘲笑他们,但他们却实现了(再利用)”。
其他企业中,阿丽亚娜也提出了通过新一代火箭“阿丽亚娜6”实现再利用的方针,美国火箭企业联合发射联盟公司(ULA)则将尝试仅回收据称占火箭成本7成的发动机部分。此外,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创建的太空开发新创企业“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也将开发能承受100次发射的火箭。日本大型重工企业的火箭开发资深人士表示,“这样下去,日本将失去参与发射运输服务竞争的空间”。
三菱重工与JAXA欲借助预定于2020年发射试验机的新一代大型火箭“H3”乘上新潮流。力争通过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活用民生零部件等举措将价格降至此前一半左右(50亿日元),还要将从接单到发射的时间缩短至过去一半(1年)。另外还将改变固体火箭助推器的数量,以便能灵活调整发射能力。三菱重工执行董事、太空事业部长阿部直彦强调,“H3在价格和信赖度方面不亚于SpaceX等公司的火箭,希望每年发射2到3颗卫星”。
发射需求急剧扩大
今后,随着卫星越来越小型,预计卫星的发射数量将急剧扩大。例如美国OneWeb提出发射超过2000颗通信用小型观测卫星的计划。日本内阁府也提出了到2030年代初期将太空产业整体的市场规模从目前的1.2万亿日元扩大至2.5万亿日元的未来目标。作为日本太空产业的领头羊,主力火箭的重要性增强。
在民营企业主导火箭开发竞争的背景下,日本在大型火箭领域以政府和民企合作的传统机制发起挑战。靠“顺其自然”的态度无法跟上竞争对手的速度。开发费方面,H3的总费用约为1900亿日元,而竞争对手“阿丽亚娜6”仅为6000亿日元左右,存在很大差距。日本大型重工企业的前高管担忧地表示,“这样下去将无法获得海外的商业卫星发射订单,很可能只能勉强靠政府的卫星发射订单存活”。靠智慧来弥补资金短缺存在极限。要想进入发射运输服务群雄割据的阵营中,有必要构筑冷静分析国际竞争环境现状的开发环境。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星正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