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堆叠”推动半导体继续进化
2022/04/12
在此情况下,受到关注的是将多枚芯片纵向堆叠的3D以及横向排列连接的技术。通过不同的硅基板实现各种功能,像积木玩具一样组合起来,完全像1枚芯片在运行。可以不依赖微细化提高半导体的功能。
3月8日,苹果发布了个人电脑最高端芯片“M1 Ultra”,将横向排列的2枚芯片相互连接,配备了1140亿个元件。
根据用途可以组合出各种功能。人工智能(AI)半导体初创企业英国Graphcore于3月3日发布了采用3D技术的服务器芯片。将AI处理和电源供给的芯片堆叠,使之高效协作,与此前的AI半导体相比处理性能最多提高了40%,电力效率提高16%。
Graphcore放弃将微小芯片叠加起来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将2枚硅基板纵向堆叠之后切割为芯片尺寸的最新制造方式。首席技术官(CTO)西蒙·诺尔斯(Simon Knowles)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10倍的连接密度”。已在美国能源部的研究所被用于网络安全等研究。
从AMD、苹果和Graphcore承揽制造订单的是台积电。在微细化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台积电还将致力于3D半导体的技术开发。
散热等方面存在课题
台积电在茨城县筑波市设置后工序的研发据点,与日本设备和材料厂商展开合作,都是相关战略的一环。因为要制造不同于传统结构的3D半导体,日本企业具有优势的后工序技术日趋重要。
不仅是台积电。2021年12月,英特尔高管在东京举办的半导体展会上也呼吁其他企业:“通过合作加快实现发展蓝图”。
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日本东和(TOWA)向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提供封装设备,正在推进3D封装的联合开发。
要制造3D半导体,需要在制造设备和原材料领域出现新的技术创新。关键的重要零部件之一是用于多枚芯片连接的“转接板”。目前,存在如何提高连接速度、改善散热性和成本削减等课题。
市场规模达到6万亿日元
2021年11月,大日本印刷发布了被称为“RDL”的转接板新技术,量产效率超过了此前的硅制转接板。据介绍,在此前技术中难以实现的2微米线宽以下的布线变为可能。为了到2024年实现量产,12家日本企业组建的联盟正在推进开发。
在转接板上布线之际,要采用特殊的光刻设备,需要与通常光刻设备不同的特性,在尖端封装领域,佳能掌握着市场份额的大部分。从用于尖端封装的再布线层等的光刻胶来看,JSR和东京应化工业这2家日本企业掌握全球份额的6成以上。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报道评论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