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天野浩:日本半导体的机会来了
2022/01/19
台积电此前决定在日本建首座半导体工厂,要想让低迷的日本半导体产业重新复苏,日本能做的只有吸引实力雄厚的海外企业在国内建厂吗?日本运用此前在研发方面积累的经验,通过自力更生能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就此采访了2014年因开发出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从事半导体新材料开发工作的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
天野浩 |
记者:您获得诺贝尔奖至今已经8年。据悉使用与蓝色LED相同的材料“氮化镓(GaN)”有望开辟新的可能性。
天野浩:一说起半导体材料,可能人们都会认为是硅材料。不过,硅材料有其适合的用途,也有不适合的,今后不适合的用途会越来越多。因为全球出现了碳中和(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动向。这个领域备受关注的是化合物半导体。其中,氮气与镓结合生成的氮化镓将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
记者:硅和氮化镓有什么不同?
天野:简单来说,硅具有在低电压、小电流条件下高效工作的性质。正因为这些原因,硅才以逻辑元件或存储器的形式用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的运算处理。
另一方面,今后高电压、大电流用途的需求将会扩大。包括纯电动汽车(EV)、手机基站、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的蓄电和输配电系统。它们使用的电力供应半导体或者用来改变电压、频率的半导体,被称为功率器件,氮化镓适合用作这方面的材料。使用硅的话,电阻会导致很大的电耗,效率很差。
记者:氮化镓已经投入使用了吗?
天野:纯电动汽车大多还是使用硅类材料。原因有几个,主要原因是氮化镓难以量产。1990年代就开始了相关研究,花了很长时间才实现稳定生产出高品质的结晶。蓝光LED即便每平方厘米有1亿~10亿个“晶体缺陷”也能发光,但如果用于纯电动汽车的话,精度上需要将缺陷减少到1万个左右。
记者: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量产吗?
天野:从技术上来说,现在已经达到可以放心使用的程度。制造技术也没问题,剩下的课题就是找到商业化的承担者了。
虽然长期共同开展研究工作的大型机电企业有很多,但商业化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量产需要数百亿~1000亿日元的投资,很难向前推进。还有一个原因是日本企业不像以前那样愿意冒险了。
记者:日本政府以4000亿日元补贴吸引来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企业台积电(TSMC)。台积电半导体使用的是硅。
天野:与硅相比,(氮化镓)应该投资少。要想开发有竞争力的纯电动汽车,使用氮化镓功率器件的也更容易实现差异化。电力损耗小并且器件本身也很小,因此可以实现系统整体的小型轻量化。大幅降低成本成为可能。
记者:据悉中国大陆在关注化合物类的材料。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