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占优的半导体材料起源于河边染坊
2021/08/03
关西的核心和中小化学厂商有很多涉足了日本占有优势的半导体材料领域。这些企业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纪后半期在关西发展起来的纤维产业。回顾历史,虽然遇到了纤维产业的衰退和环保问题,但也浮现出一批顺应时代变化生存下来的企业。
有很多关西企业在半导体产业的上游具有影响力。比如在半导体加工使用的“感光材料”原料领域全球份额占有7成的大阪有机化学工业,发源于和歌山县、从事感光材料原料的本州化学工业,以及老牌代工企业三宝化学研究所等。核心和中小厂商一直以少量多品种生产其他企业难以仿造的高性能产品。
记者从三宝化学总务部部长大鹿达生那里听到了一个意外的说法,“本来这些企业是聚集在大阪府和和歌山县的河边,从纤维的染料工厂开始的”。
18世纪初,东西横跨大阪的大和川实施了治水工程。治水后留下的土地混有砂土,不适合种植水稻,因此发展起了棉花栽培。1882年,由渋泽荣一等主导,大阪纺织(现东洋纺)在大阪市成立。大阪被比喻成英国的纺织产业聚集地,被叫做“东洋的曼彻斯特”。制造染料需要大量水,因此染料厂商都聚集在大和川及流经和歌山市中心的和歌川沿岸。
三宝化学也是1950年成立的学生服黑色染料厂商。随着战后需求猛增而不断发展,1980年代左右还开始涉足药品原料等,推进多元化发展。日本纤维产业从1970年代开始在与中国的价格竞争中落败,已经没有发展空间。
但药品原料业务也未能如愿发展。大型制药企业决定将工厂转移到印度,“新药开发的需求没有了,舒适的工作没有了”,三宝化学社长扪垣和美回顾道。1970~1980年代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三宝化学总务部部长大鹿达生说,由于企业将废水排入河流,“河下游被染成了红色”。日本政府和自治体的环保规定也越来越严格,各染料企业被迫转变业务。
三宝化学将目光转向了感光材料的原料。契机是1980年左右,当时的董事在学会上结识了大型感光材料厂商。虽然半导体相关的销售额仅占到总销售额的1~2成左右,但投入了一半以上的研发人员。扪垣社长说:“当时想尽快树立新的业务典型”。
纤维与半导体,看似是不相关的行业,其实染料与感光材料原料的分子结构接近。染料的“重氮”化合物具有与光发生反应的性质,与使用光加工半导体的感光材料相似。三宝化学从1960年代就开始涉足印刷用的感光材料,也有制造经验。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