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眼(239)父母责任 男女平等
2018/10/11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健吾:Netflix的纪录片最近硏究,男人和女人的「收入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在世界不同的国家,都有男人比女人「多赚钱」,「有前途」的比较。有说,有些亚洲国家,男人赚一美元,女人就只赚 0.6美元。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问题是,即使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将「男女平等」变成一种「必需的社会价值」,有一件事,男人都是做不到的,那是生孩子。于是,面对「建立家庭」问题,男人和女人总有一方都得要抉择。养育孩子的工作,喂养换片教导,都得要人做。那男人做,还是女人做?
女人需要十月怀胎,世界各地基于人道理由,都要给妇女放产假。结果,换来什么?日本早阵子有医学院的新闻,震惊华文传媒界:根据日媒报道,日本东京医科大学自2011年起,为了减低女学生入学率,于是暗地扣减女考生入学试分数。从2011至2018才被发现,究竟是什么一回事?原来把「女生的分数调低」,原因是女人大多会选择「家庭」,花钱花时间训练女医,是浪费时间的行为。而有说,在紧急手术较多且排班混乱的外科来说,也比较不欢迎女医生,甚至有流言称「一男医抵三女医」。
不只是女医生,不论是律师,抑或是其他专业界别,女性的前途,都好像跟男性有很大的「分野」。除了教师是女性主导的职业,不少女性走到事业生涯的中途,大概28、29岁的时候,都得要面对人生的抉择:生孩子,回到家庭?还是不生孩子,一直留在职场?有了事业,没有家庭,女人会不会觉得自己有缺失?当自己的同学都一个一个投向家庭,自己会不会变成一个「没有赚钱能力」的人?没有赚钱能力,在亚洲的家庭中,又有没有话语权?
在日本男女平等问题的学者之间,也有一个说法。有指,日本的职场需要是男性主导的社会,但日本的消费品市场都由女性话事。小至买一只品牌的柔顺剂,中至买那一个品牌的汽车,大至在那个地方买地起屋置业,女人都好像有很大的「话事权」。学者们说的,叫 purse string。简言之,蜡笔小新都很清楚知道,他想买东西想吃巧克力,都不会找广志,都会去找美冴。
因为,小孩子早就知道,女人是家庭花费的话事人。而因此,你不难发现,小至柔顺剂,中至家用房车,大至买一间屋,卖广告的都可以是生田斗真、二宫和也/Tokio或是木村拓哉这些杰尼斯艺人。商人从不做蚀本的生意,如果女人没有压倒性的决定权,日本的男性偶像市场都不会大到这个程度。
究竟什么叫男女平等呢?在西方世界的论述,男人和女人可以以同样的学历,做同样的事,赚同样的钱,就叫男女平等。所谓equal work,equal pay。这好像很合理。但从小雇主的角度而言,请一个女人,要放十星期(在香港)的产假,薪津照支,但工作就没有人做了,要怎么办?当然是要请代打。代打的费用,就是雇主付出了。那么,我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不请一个男生?有北欧国家就说,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男女都有权一起放假。女的放产假,男的都可以放育儿假。不是「maternity leave」,而是不分男女,都有「paternity leave」。
那么,雇主就得要接受,不分男女,他们的雇用成本,都是一样,就不会有男女的差异。但从日本的实际操作角度而言,有人认为,职场虽然是男性主导,但女性仍是在一般生活中有着一定程度的「决定权」,男尊女卑的情况,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程度上的展现。究竟是「亭主关白」(即男人比较有决定权),还是「妈妈天下」(即女性较有决定权),每个家庭都有他们的角力和结果。
究极的男女平等,究竟应是怎么样的?
健吾 简历
80年生,香港专栏作家、香港商业电台节目《光明顶》、《903国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硏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着书超过二十七本,主力硏究日本东亚流行文化软实力及多元性别关系等议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