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远离喝酒聚会”也是现代年轻人的一个特征。
日本人从过去开始,就通过“一起喝一杯”来构建人际关系。但是,最近的年轻人似乎拒绝这种人际关系的构筑方式。我认识的一位青年曾持续被迫陪同上司,甚至被拉去参加二次聚会、三次聚会,最后认为“很难继续在这里工作”,于是离开了公司。据某网站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讨厌喝酒聚会的年轻人占整体的56%。
此外,“远离电影院”的情况也非常明显。过去支撑电影产业的是年轻人。节假日和朋友去的是电影院、第一次约会的地点也是电影院,在大学上课间隙去的还是电影院,去电影院不但是一种娱乐,同时还可以培养情绪、增长知识、还有助于消除压力。但是,随着家庭影院功能不断发展,表示“希望避免特意去人多的地方,而是想在家舒服地观看电影”的年轻人出现了增加。
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在世界范围内也屈指可数,但“家庭影院更加舒适”这种现象今后在中国或许也将增加。
年轻人“远离名牌”在亚洲或许也是从日本拉开序幕。对欧美的年轻人来说,穿“合乎自己身份的服装”已成为习惯。似乎认为奢侈品牌“不适合年轻的自己”,但过去的日本则有所不同。当时即使每日吃桶装方便面,也要攒钱到香港和新加坡购买奢侈品牌。
快速时尚搭配名牌、身穿牛仔裤却拿着名牌包等“一点豪华主义”(只在某些感兴趣的方面不惜巨资追求豪华),在最近的年轻人看来也有些“土气”。
一位女大学生表示,“例如买一个钱包,虽然是塑料材质,但只要是奢侈品牌,就需要近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00元)。我感觉这很奇怪。日本有很多品质更好、而且价格适中的东西”
我认为大概这也是中国将会出现的想法。年轻人非常聪明。
日本流行“年轻人远离○○”。既有社会不希望年轻人远离的事物,也存在远离 属于理所当然的事物,在这种情况下,却有一件事尤其让人感觉“这不可以!”。
那就是“年轻人远离说话”。
对于并非年轻人的我来说,这也是目前最大的烦恼。越是忙碌,越是一个劲儿对着个人电脑敲打键盘。有时猛然注意到,一天中没有和任何人讲话。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固然便利,但人们无疑正在远离说话,这也是事实。
人类远离说话、失去语言——这是最让人害怕的“远离”。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