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专栏 > 中日之间的“铁桥”需要抗震加固

中日之间的“铁桥”需要抗震加固

2023/11/02

PRINT

中日深度观察
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

      藤井彰夫:20年前的2003年9月,日本经济新闻启动了主题为“日元与人民币”的头版连载策划。2001年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以10%以上的年率持续实现高速增长,便宜的中国产品流入日本,认为这是“输出通缩”的中国威胁论开始出现。笔者当时负责这一策划,如今重新阅读连载后,感到有几个点颇有意思。

 

      连载第一篇文章的标题是《中国迎来“广场协议”之日》。这篇文章暗示在美国对中国诱导人民币贬值提高警惕的情况下,中国可能会面对类似于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的局面,当时日美摩擦加剧,签订了要求日元大幅升值的1985年《广场协议》。这篇文章把中国的经济崛起定位于“融入世界经济的考验”。

 

      在历时近一年的连载中,包括期待中国游客到日本泡温泉和游览富士山的日本地方城市、给日企陷入向中国投资一边倒情况敲响警钟的《中国,+1的劝告》等内容,中国经济之后的发展状况似乎也印证了这些。

 

     记得当时读者的反应存在很大分歧。一种意见是基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会持久的“中国崩溃论”提出批评;另一种意见是认为中国的崛起会给日本带来好处,不应该煽动“中国威胁”。

 

      如今回过头来想一想,觉得这一策划忽略了两点。其中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之快。连载期间以200名中日企业人士为对象实施的问卷调查显示,多数人预测当时只有日本四分之一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2020年赶上或者超过日本。中国崩溃论者也对这一结果提出了批评。但实际上也有日本经济低迷的原因,中日GDP在2010年就发生了逆转,比预测的时间提前了10年。

 

图上为1978年签署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图中为2023年的东京-北京论坛,图下是日本经济新闻2003年9月8日早报头版有关中国的连载

 

      忽略的另一点是军事大国化。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扩充了军备,加强了在南海和东海等海域的活动,这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安全保障上的威胁。那次的连载策划并没有预想到中国会像现在这样实现军事大国化、强权化。

 

      美国采取了只要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就会迟早实现民主化的“接触政策”,也是“误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的未来都很难预测。

 

      20年时间过去了,全球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矛盾日益尖锐,被称为新冷战。10月中旬,中国邀请因进攻乌克兰而受到谴责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展现出了合作态度。由于伊斯兰组织哈马斯袭击以色列,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了中东。

 

      在这种背景下,中日有识之士10月19日~20日在北京召开了“东京-北京论坛”。这是即使在新冠疫情下也坚持在线举办,连续19年没有中断的中日交流会议。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14
具有一般参考性
 
0
不具有参考价值
 
9
投票总数: 23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