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专栏 > 模仿没有出路,中国企业狂投研发

模仿没有出路,中国企业狂投研发

2023/08/14

PRINT

   

复合材料绝缘子正在夺走传统瓷制绝缘子的市场份额(江苏神马电力)

   

      土居伦之:中国企业力图摆脱技术模仿,开始大力推进此前薄弱的研发环节。根据万得(Wind)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达到1.6419万亿元,5年间增至约2.6倍。

  

      “已经占据欧美90%的市场份额”,20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江苏神马电力副总经理吴晶充满自信地表示。输电线用的绝缘体材料“绝缘子”正在迅速由传统的瓷制向复合材料转变。该公司通过自主开发出更安全、更轻、寿命更长的聚合物绝缘子,提供给对安全性有更高要求的变电站,一跃成为世界领先企业。

   

      此前,中国企业把从日美欧的尖端企业引进的技术国产化,利用巨大的本土市场优势提高营业收入。不过,模仿战略在海外市场难以通用,企业成长性开始显出疲态。

   

      包括江苏神马电力在内的中国新兴民营企业正在不断推进研发,已开始打破世界的壁垒。

   

      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规模。中国大陆上市企业的研发人员达到约308万人。在江苏神马电力,研发人员共216人,占总体员工的14%。

   

      比亚迪(BYD)是中国研发人员最多的企业,拥有69697名研发人员。其中,博士生590人,硕士生7827人。曾在欧美名牌大学留学的人也不在少数。这种研发的力量催生出安全性和容量卓越的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等产品。

   

      甚至还有一些中国企业的研发人员占到了员工总数的9成。例如开发国产CPU(中央处理器)和人工智能(AI)用芯片的海光信息技术。对于拥有高度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该公司不惜给予高额报酬。虽然大部分都是20~30多岁的年轻人,但研发人员的平均年收入却高达89万元。

   

      中国为了实现自立自强,将研究开发作为国策予以鼓励。研发有可能通过技术革新彻底改变企业价值。中国经济进入房地产低迷,站在通货紧缩的边缘。通过鼓励研发促进创新,将成为避免像日本一样长期停滞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政策。

  

      企业的经营资源是有限的。根据MM理论,日本企业重视的向股东分配利润对于企业价值带来的影响是中性的。更容易理解的是股票的“除息”,分红后股价要做相应的向下调整。

   

      应该将有限的经营资源分配到股东、员工、研发和设备投资中的哪部分?中国企业正在研发方面追赶世界巨头。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上海支局 土居伦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27
具有一般参考性
 
0
不具有参考价值
 
3
投票总数: 32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