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在动摇美元主导权
2021/12/22
大越匡洋:美国拜登政府2021年面对的最主要政治课题是超预期长期持续的高通货膨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取消了“暂时性”这一表述,至今无法预测物价趋于平稳的时间。通货膨胀长期化的误判有可能动摇轴心货币美元的信用,也有可能影响到中美两国之间的抗衡。
通胀创出39年来最高水平
“希望更加积极地推进量化宽松规模的缩减”,在11月30日的美国国会参议院会议上,呼吁推进货币紧缩的声音涌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这是相比应对通货膨胀,一直更重视就业的执政党民主党议员的“悲鸣”。11月的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同比涨幅达到6.8%,创出约39年来最高水平。
鲍威尔在国会“承诺”讨论加快缩减量化宽松规模,在2周后的12月15日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作出决定。在宣布之后,显示美元综合价值的美元指数涨至近97,达到今年的最高水平。
中国人民币也显示出强势。显示相对于多种货币的人民币综合价值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处于约6年来高点附近。即使是在新冠疫情下,贸易顺差仍在增加,卖出通过出口增加获得的美元,买入人民币的实际需求很强。
中美对立同时也是围绕货币主导权的竞争。
中国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无法与美元和日元等坚持浮动汇率制的货币相提并论。但是,由于3个月期的中美利率差维持在2.4%左右,很难找到卖出利率更高的中国人民币,买入低利率的美元的理由。
在东西方冷战终结后,围绕货币的力学发生变化。如果通过国际清算银行(BIS)根据各国货币价值、在考虑物价波动后计算的实际有效汇率进行估算,人民币的价值增至1994年1月的约2倍,而美元的上升仅为1.12倍。如果作为参考观察日本日元,同一期间购买力基本上降至一半。
20年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的全球化和资金膨胀加速。作为贸易和金融的结算核心的轴心货币美元占到世界外汇储备的6成,美国在经常项目收支逆差的情况下也能如愿筹集投资资金。
由于存在本国无法完全满足需求的美国大量购买中国等贸易伙伴的产品,世界经济得以运转。美国最近背负每年2.8万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超过12%的财政赤字。21世纪初的通货膨胀将打击美元的信用,因为美元信用是能从海外筹集资金作为前提。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