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里的中日关系40年
2018/10/26
观察当时中日关系也可以发现,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自2001年后每年参拜靖国神社,2005年中国更发生了反日游行,中日关系逐步陷入“政冷经热”。2003年以后,日本人对中国的抱有亲近感和不抱亲近感的比率彻底逆转。除在2008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中日间签署第4个政治文件后,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在2009年出现小幅回升外,整体呈逐年下滑的趋势。
2010年中日GDP逆转,中国渔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在东海海域发生冲撞事件。当年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大幅下滑至20%,而不抱亲近感的比率则大幅提高至77.9%。在经历了2012年的中国反日运动后,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在2015年降至历史最低的14.7%,相反不亲近感则提高至历史最高的83.2%。2015年后,随着中日寻求关系改善,日本对中国的亲近感正逐年小幅回升。
中日相互“好感度”
除了日本内阁府的调查外,日本民间非营利团体“言论NPO”与中国方面自2005年起每年实施的“中日共同舆论调查”也反映了两国民众彼此间好感度的变化。从13年的调查数据来看,无论是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还是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负面印象始终高于好印象,总体并不乐观。
具体来看,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度方面,回答“有好感”的比率2007年到达峰值的33.1%后整体呈下滑趋势,2014年更是降至最低的6.8%,相反回答“没有好感”的比率则在2006年后大幅上升,2014年更是达到了最高的93%。一方面,中国人对日本的好感度方面,回答“有好感”的比率自2005年到2010年一直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最高达到38.3%,但2013年骤降至5.2%,之后又处于逐年回升的态势。回答“没有好感”的比率在2007年处于最低的36.5%,之后基本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2013年这一比率达到历史最高的92.8%,此后则逐年下滑。
不过,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日两国民众彼此的好感度总体出现了上升,而负面印象则出现下滑的趋势。尤其是从2018年的最新一次调查来看,中国人回答对日本“有好感”的比率达到了自2005年调查开始以来的最高值的42.2%,回到“没有好感”的比率(56.1%)也降至2011年后7年来的最低。不过,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方面,回答“没有好感”的人仍达到86.3%,回答“有好感”的人则仅为13.1%,与中国人对日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经贸往来
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1978年也是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年。在之后的40年里,中日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断被推进和发展,诸多日本企业进驻中国,而近年来,逐渐增强实力的中国企业也开始走向日本市场。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