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专栏 > 日本厕所里的文化精髓

日本厕所里的文化精髓

2018/09/10

PRINT

      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TOTO曾提出开发的“减少打扫时间的马桶”。该想法本身形成于近20年前。TOTO研发小组不言放弃、不断研究,在1999年开发的“智洁技术”终于使这一想法成形。开发人员在陶器表面釉质上再覆盖一层玻璃层,将附着粪便污垢等的便器表面凹凸减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并通过纳米技术使表面变得平滑,从而使污垢和水垢难以附着。据说,为寻求制作光滑玻璃层的最佳原料组合,研发小组反复进行烧制实验,半年内的试制品达到2000种以上。

  

TOTO开发的第一代无水箱座便器(TOTO提供)

       

      在马桶的节水技术上,TOTO的研发人员也挖空心思。他们使用超级计算机分析马桶表面水流后,在水流方式和马桶内部的形状上下功夫,最终开发出了更易于清除污垢的冲洗方式。据说,1975年以前,马桶每次冲洗用水量为20升,而如今已经能达到低于4升的水平。

   

      从这些开发细节和轶事中也不难看出,日本马桶周到的设计和实用的功能并非来自一朝一夕的突发奇想,而是日本工匠们变梦想为现实、追求极致的精神基础和一步步脚踏实地、永不放弃的努力结果,更是日本工匠精神的一个集中体现。

   

      日本厕所文化这样起步

   

      话题再次回到日本厕所文化的形成和积淀上。其实,日本的厕所在过去别说世界第一,就连日本人本身也不曾觉得是一个值得骄傲的话题。因为,以“臭、脏、暗、危、破”为代表的厕所的“5K”(5个词的日语第一个发音均为K)问题在过去一直困扰着日本社会。

    

      据称,在195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的家庭和公共场所采用的主要还是“和式蹲厕”。而西式的座便器真正得以普及还是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以后。曾广泛使用的“和式蹲厕”正是问题所在。

        

改造前使用水洗的日本高速公路休息区的公厕(资料)

   

      包括学校等的公厕在内,和式蹲厕在清扫时一般采用直接洒水的“湿式打扫”方式。然而,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也成为散发臭味的主要原因。日本对某所小学的厕所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蹲厕周围的大肠杆菌经由孩子们的鞋底出现了扩散的情况。

   

      以日本的学校为例,在19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时设立的很多学校曾面临厕所的年久失修问题。这类厕所当时多为蹲厕,不仅难以清洁打扫、而且充斥着臭味。据说很多习惯了家中座便器的学生甚至因此强忍着不去厕所,结果导致了健康问题。当然,这种问题也广泛存在于其他公厕。

    

      日本厕所的环境走向改善的契机出现于1985年。这一年,一个名为日本厕所协会(Japan Toilet Association)的组织诞生。

  

      据说,最初这只是关心环境问题的一批学者、建筑师、公务员和商务人士就厕所问题进行讨论的一个学习会。但因大家难以对日本公厕等的“惨状”熟视无睹,之后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个对实施调查研究和改善相关问题建言献策的组织。之后每年还会组织和举办全国性的研讨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19
具有一般参考性
 
1
不具有参考价值
 
1
投票总数: 21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