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厕所这次用上了诺贝尔奖理论
2018/06/01
日本厕所的一些细节和其卫生舒适程度往往会令到访的外国游客惊叹不已。清洁且无异味已司空见惯,如今日本又在另一件事上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挖空了心思,那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减少人们在上厕所时的等候时间。仔细观察几处日本最新设计的厕所的狭小空间,竟然可以发现满满地融入了诺贝尔奖的获奖理论和互联网技术。
位于静冈县沼津市的“东名高速公路”的爱鷹服务区就有这样一处厕所。说到高速公路服务区,人们大多是为了“去趟洗手间”而顺便停车休息。而在旅游或返乡旺季等,旅游巴士一辆接一辆抵达,人们在厕所前排起长队也是经常会看到的情景。
而这里的厕所采取了巧妙的对策,即通过诉诸于人类的视觉来减少排队。负责开发的中日本高速公路东京支社的伊藤佑治表示,“最关键在于应用了‘萨凡纳效应’(Savannah effect)”。
所谓“萨凡纳效应”是指在树木茂盛的昏暗森林里迷路的人一旦发现前方明亮的草原(Savannah),就会安心地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进。也就是说,人类也和聚集在电灯旁的昆虫和飞蛾没有明显差别。
观察单间并排布局的厕所内部空间可以发现,里面的墙壁被灯光照得很明亮(右上图)。厕所门上的彩绘使用了暖色系,显得很明显。另一方面,靠近厕所入口的前部则采用了稍暗的灯光,墙面等的彩绘也主要采用蓝绿等冷色系。这一内部设计的目的“意在形成让人感觉通往里走的距离更短的视觉效果”。
女厕所排长队的原因之一是虽然有空位,但有时等待的人却不知道。如果能将人引导到厕所的里面,就有望减少这种低效率的状况。据称,采用这样这一内部设计的厕所,由于“萨凡纳效应”发挥了作用,使得集中于靠近入口处的单间的利用的8%左右转向了朝里的单间。
根据科学性理论、不知不觉改变人类行动的方法被称为“Nudge(助推)”。这是2017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教授提唱的理论。因“拥堵学”而为学界所知的东京大学教授西成活裕也指出“中日本高速公路的厕所也应用了这个理论”。
西成教授表示,“助推”不依赖于固有的语言等手段,而是直接诉诸于人类的行动心理,“能够在不分种族和文化等的情况下诱导人类”。他认为在访日外国人将增加的东京奥运会之际,这一理论的应用将成为减少排队的有效手段。
在人流集中这一点上,足球场也如出一辙。日本的足球职业联赛J1的川崎前锋(Kawasaki Frontale)队的主场——川崎市“等等力”陆上竞技场的厕所也采取了几项避免比赛的中场休息时观众集中上厕所而造成拥挤的独特举措。
其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单向通行”。如果从入口处观察2015年改建的主看台的男厕可以发现,厕所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两端,朝出口方向的左侧是小便池,右侧是单间,在正中间,洗手的盥洗池纵向排列(左上照)。
单间的内部墙壁被涂成蓝色,而门则采用白色,是否被占用一目了然。上完厕所的人在中央的盥洗池洗手后,基本沿着直线朝出口走出去。川崎市等等力绿地再编整备室的竹内智表示,通过对厕所的改建“人的流动明显变得顺畅”。
在最新的厕所,“物联网(IoT)”技术也大显身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