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日本高薪招聘带来的活力
2017/11/15
虽然不会凭借工资的高低来选择职业,但在日本选择理工科职业容易在金钱方面占不到优势似乎是事实。日本的金融机构为扩大金融衍生品业务大量录用理工科学生,也让日本制造业感到了危机感。之前,日本媒体指出高考学生在填大学升学志愿时不选择理工科的情况,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在日本社会理工科人才的工资和待遇不一定好。
![]() |
还有不少日本制造业的很多董事都是文科毕业。即使企业内的研究人员辛苦实现了世界级的发明和发现,也没有体现到个人报酬中。凭借开发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为获得相应的发明费用,就起诉了开发时就职的日亚化学工业。开发闪存的舛冈富士雄对老东家东芝提起专利诉讼的事例也令人记忆犹新。
如果不改变理工科人才的待遇,无论怎么提倡创新也很难取得成果。90年代欧美金融机构登陆日本,用高薪吸引了人才。最终,日本的金融机构也提高了工资。这次轮到中国了。不仅是华为,很多中国企业都在用高薪挖日本的技术人员。如果进入日本市场的中国制造业高薪录用日本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的工资应该也会上涨。
中国的不足
中国企业在日本高薪录用理工科人才,在日本社会很容易指责会导致人才和技术外流,但对日本来说并不全是坏事。因为随着中国企业高薪录用人才,日本的技术人员和理工科人才的工资将上涨,如果能由此改变学生远离理工科的现象就是好事。目前感觉日本在IT产业方面落后于中美,如果理工科人才能干劲十足地工作,在日本社会掀起创新和创业热潮或许就更好了。
最后再说句多余的话。在中国,律师和会计师等文职工作的工资相对来说要比日本和美国低。这会妨碍社会整体的发展。因为这产生了制度设计、法治主义和企业会计不稳定、权利难以得到维护的社会结构。如果个人和企业辛苦开发的商品轻易就被复制,也难以推动创新。文科和理工科想取得平衡并不是件容易事……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村山宏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