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专栏 > 中国金融市场不能“刮骨疗伤”的纠结

中国金融市场不能“刮骨疗伤”的纠结

2017/03/30

PRINT

 

       在会议上,中国的投资者纷纷表示期待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到4成的消费进口能够出现扩大。

 

    主角是在推进改革开放的1980年代以后出生,今后将承担起消费的世代。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混乱,节俭志向强烈的世代相比,“80后”消费时不会犹豫。“二胎政策”的开放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应该也会进一步促进消费心理。

 

    如果股价暴跌的话,这种乐观论将被动摇。股价下跌会使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变得冷静自不必说,还会成为金融危机的诱因,可能进一步增加消费者的不安。从2015年的教训来看,股价暴跌会威胁到向利用股票作担保的个人和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的经营。

 

    首先,消费心理遇冷的话,中国领导人为实现可持续增长而提出的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的经济结构改革也将受挫。还可能导致在逆境下迎来秋季的党代会。

 

    在“保持市场稳定”的背后,有着不得不像这样做出一定程度牺牲的理由。

 

      缺点也暴露出来。市场失去了牵制力,企业的道德风险升高。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中国商业企业的债务在2016年9月底占GDP的比例为166%,比主要20个国家的平均值高出70多个百分点。5年猛增近50个百分点,债务正以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增加。一些企业将资金用于过剩的设备投资,变成了“僵尸企业”。

 

      日本也曾有僵尸企业,那是90年代特指那些虽然已经无力回天,但政府和银行仍通过救助维持其经营的日本企业。日本最终遭遇股票泡沫破灭,长期迫使企业压缩债务。银行和企业解除了相互持股关系,出现了积极参股的“股东”要求企业更加高效经营的现象。股市成为使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引擎。

 

      但中国似乎不会选择伴随股价下跌而采用“刮骨疗伤”般的解决方式。日本能忍受“失去的20年”是因为无论在金融方面还是社会方面都积累了财富。据波士顿咨询集团数据,中国的家庭金融资产在2015年为18.2万亿美元。虽然拥有超过日本10倍的人口,但金融资产只比日本多34%。

 

      “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有信心和底气、有能力和办法”,在3月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了避免金融系统危机的决心。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的上海股市,一直横盘就是这种政策的体现,也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缩影。

 

      但从横盘的走势看到的不单单是政府想让经济按照意愿运行的想法,还有为避免来自市场的压力将必须面临的疼痛推后的诱惑。世界恐惧的史上首次源自中国的全球经济衰退的设想不会轻易消失。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评论员 梶原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104
具有一般参考性
 
4
不具有参考价值
 
16
投票总数: 124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