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宏:传闻中国政府封杀韩国歌曲、影视剧、明星艺人已经过去了2个月。据说是对韩国决定部署萨德系统(THAAD)进行报复。封杀韩国艺人究竟是真是假,直到现在也说不清楚,但在中国的网络上却有大量表示支持的观点。不过,中国要想实现更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也许该放弃把经济作为谈判工具的思想了。
|
被报道从中国荧屏上消失的韩国明星黄致列(7月,北京机场,Imaginechina via AP Images) |
8月初关于封杀“韩流”影视作品和艺人的“限韩令”或“禁韩令”在中国网络上流传,据说是从9月份起正式启动。甚至还传出了一份包括53部韩国电视剧和42名艺人名字的封杀名单。为探知究竟,笔者用谷歌和百度在网上进行了搜索。输入关键词“限韩令”和“禁韩令”后,和预想的完全相反,基本上没有相关的新闻报道。
在为数不多的新闻里,最引人关注的是“中国培养的韩流明星黄致列从中国电视上消失”(8月19日更新、韩国《中央日报》的日语网络版),以及“女演员刘仁娜退出正在拍摄的中国电视剧——‘THAAD报复’?”(8月31日更新、《中央日报》的日语版)等。笔者很惭愧不了解韩国艺人,虽然听说过黄致列和刘仁娜,但并不清楚他们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中国高超的谈判技术?
似乎中国并未像传闻中的那样出现对韩国艺人大规模封杀的情况。尽管也有报道称要逐步把韩国艺人排除出去,但不清楚这与“封杀韩流”到底有没有关系。在网上进行搜索,找到的反倒是“中国政府并未下达所谓的禁止韩流正式通知”等内容。的确,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并未明确做出被理解为“禁韩令”或“限韩令”的发言。但同时中国政府也并没有进行完全明确地否认。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网络空间里出现了“韩国经济比日本更惨,‘限韩令’成韩国心头之恨”等大量鼓吹禁止韩流作品的文章和评论。实际上进行暧昧模糊的处理,如果这是中国的战术,那只能说中国的谈判手段很高超。也就是说中国只是散布一种可能性,然后由媒体和网民对这些警告推波助澜。放大之后传递给对手,等待对手做出让步……。
这不禁让人想起2010年发生的对日稀土禁运问题。当时中日两国严重对立的情况下,中国停止向日本出口高科技产品零部件原料所不可或缺的稀土。大家都认为这是中方的报复手段,媒体也报道称中国利用稀土作为谈判王牌。中国政府表面上自然是不会承认禁运,一直解释为正在防止稀土的乱采乱卖。
通过封杀韩流和稀土禁运,让人感觉把经济作为政治谈判工具的思想在当今中国仍有市场。大概这一思想是觉得国家是管理经济的,只要动了经济,对方国家就会做出让步。如果是在上个世纪,这种想法也许还会有一定效果,但在经济已经全球化的今天,效果已经大打折扣。经济是在超越国界的市场原理下运行的,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再依赖国家意志的情况。
想起限制向日本出口稀土
在中国限制稀土向日本出口时,日本企业甚至都没有求助国家(日本政府),而是在市场的导向下率先寻找中国以外的采购对象,并致力于研究替代物质。最后中国的稀土出口陷于停顿,库存剧增,价格暴跌,吞下了自酿的苦果,在政治上也没带来日本的让步。另外中国还一度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但现在日系车在中国的销量明显增加,赴日游客也激增,还出现了“爆买”热潮。
这是中国消费者根据个人利益精打细算后采取行动的结果。封杀韩国艺人也是一样,如果付诸实施,最终倒霉的还是中国自身。禁止韩国作品会让中国媒体失去商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消费者只能偷偷地获取被禁的韩国作品,很容易导致盗版和复制品盛行,从而使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成为摆设。为实现政治目的而采用经济手段,结果是经济没有按照设想的那样发展,政治目的也没有达到。
中国要想真正引入市场经济,就得对市场力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政治应当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合理运转,干预经济应该仅限于市场扭曲时或矫正失误时。如果过度干预经济,就会导致市场扭曲,失去活力。封杀韩国艺人不知道是中国政府内部发出的,还是民间的宣传所致,但希望大家都能意识到,在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市场经济时代,这种思想已经不符合时代了。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村山宏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