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钢铁寒流发源地的中国,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也就重组展开协商。发达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尽早解决设备过剩问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邀请作为非加盟国家的中国,参加面向消减过剩设备的会谈。最近,中国钢铁行业设备过剩问题也逐渐成为了G20和G7峰会的重要议题。
OECD把中国等通过政府补贴和政府金融部门的融资,拖延淘汰“僵尸企业”以及增强新设备的情况视为重要问题。但是消减过剩设备并非易事。发达国家加强施压,反而刺激中国采取强硬态度。2016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对话中,美国财长称“中国的过剩生产能力导致全球市场失衡,对市场有损”。要求中国淘汰钢铁和铝的生产设备。对此,中国财长反驳指出,导致中国出现设备过剩的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刺激政策曾受到全球好评。
中方的主张不无道理。中国提出的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政策,对深受雷曼银行破产冲击损伤的世界经济,起到了治愈作用。中国的投资过剩问题,也不能无视从发达国家流出的资金造成的影响。
钢铁的供给过剩,一方面推进经营状况恶化的企业进行重组,另一方面也引起了贸易摩擦。日本钢铁联盟的近藤会长在7月份的例行记者会上指出,全球针对钢铁制品的反倾销征税增加了207起,其中31起是针对日本产品发起的。包括紧急限制进口在内,日本产品受到的制裁高达54起。
中国的决定不当,非常令人遗憾
|
日本钢铁联盟的近藤孝生会长 |
还出现了当某国开始发起反倾销关税时,被征税国家进行反击,进而征收报复性关税的恶性循环。作为钢铁过剩发源地的中国,在2016年7月决定对日本和欧盟诸国的电磁钢板征收反倾销关税。这被视为对欧盟向中国产品征税的报复性行为。近藤会长直言“这是非常不当且令人遗憾的行为”。
本文开头部分提到日本花费近20年时间解决设备过剩问题。大型钢铁企业通过集团其他企业或设立新业务,来吸收因消减设备而带来的剩余人员。政府通过临时措施法来支援企业顺利进行结构重组和人员分流。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确保分流人员的雇用。中国发源的“钢铁寒流”虽然令人头疼,但如果因为失业增加导致中国国内混乱加剧,那么新的“中国冲击”就有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在确保雇用稳定的前提下,尽早解决设备过剩问题,把日本的经验活用在中国也是重要的解决方案。
不是只有钢铁行业面临设备过剩问题。石化和水泥,船舶和海运,电子元件的设备过剩问题也十分醒目。在石化行业,三菱化学控股在7月27日宣布,撤出因中国设备过剩导致行情恶化的中国和印度合成纤维原料市场。将业务集中向碳纤维等有望取得高收益的行业。一边向中国消减设备过剩提出建议,一边快速重新评估自身业务。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志田富雄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