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行业出现了重组大动作。宝钢集团和武汉钢铁集团于6月底宣布启动重组谈判。如果两家整合成功实现,将诞生全球第2大钢铁集团。在中国,继宝钢和武钢之后马上传出了其他钢企也要重组的消息。但要充分发挥竞争力,伴随着淘汰设备的改革阵痛不可避免。具有实际效果的具体措施能执行到何种程度?前路尚不明朗。
7月2日宝钢和武钢的2家上市子公司发出继续停牌的公告。因为中国证券交易所规定,在宣布重大事项之前停牌的企业需要每隔5个交易日披露进展情况。
最初宣布停牌是在6月26日。尽管是星期日,仍发表公告表示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但并未透露具体内容。有分析认为,之所以选择此时发布消息,是因为李克强将在次日的达沃斯开幕式上发表演讲。
翌日,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上,李克强表示“要淘汰严重过剩的产能,重点是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杭州9月将举行二十国集团(G20)首脑会议,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此之前完成谈判将彰显政府(对钢铁行业的)重组姿态”。
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从2015年粗钢产能来看,宝钢排在世界第5位,武钢排在第11位。如果2家公司合并,将诞生年产超过6000万吨的世界第2大钢企。日本一家大型钢企高管对此充满期待:“如果有力的价格领导者就此诞生,将为全球的钢材市场带来正面影响”。
实际上,宝钢和武钢的整合准备工作至少从3年前就已展开。宝钢和武钢均为中央政府直辖的央企。多年来,以激烈的竞争对手关系而闻名,但2013年宝钢总经理马国强被平调担任武钢总经理。2015年6月晋升为武钢董事长。
此外,曾极力反对重组的武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崎琳在同年8月因“严重违纪”被查落马。随着马国强开始掌管武钢,以及反对派邓崎琳的落马,两家公司重组的环境已经万事俱备。
2家公司能否打开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突破口成为今后的焦点。虽然淘汰设备和削减人员不可避免,但地方政府可能会因担忧当地经济和就业表示反对。
此外,两家公司相继在中国南部建立了新钢铁厂,这些新厂的处置也成为焦点。宝钢在广东湛江、武钢在广西防城港分别拥有年产1000万吨级的钢铁厂。这些钢厂均是为了进军东南亚市场而设的据点,如果两家大量供应出口用钢材,钢材价格崩盘显而易见。
淘汰设备可能也只是“杯水车薪”。中国的过剩产能被认为高达4亿吨。即使关闭年产1000万吨级的钢铁厂,对钢铁行情的影响也很有限。
在中国,以民营钢铁厂为中心,增产欲望强烈。春季以来,去产能取得初步进展,某业内人士称“每吨钢铁的利润回到了1000元”,此前停产的中小钢企纷纷启动增产。从1~5月的产量来看,民营钢铁厂众多的河北和江苏钢产量超过了上年水平。
“如果不进行的彻底改革和重组,行业的健全发展就没有希望”,某钢贸公司高管表示。在钢铁行业内,继宝钢和武钢之后的又一个重组消息已经开始流传。这次是与宝钢和武钢同属央企的鞍钢集团。目前的传闻方案有鞍钢、宝钢和武钢三家合并,或者鞍钢与首钢重组。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上海 小高航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