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物:马云能否打开全球互联网之门
2016/03/09
2015年11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9点,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51岁)在1万1千公里外的北京通过网络通信远程敲响了宣告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钟声。
“希望100年后仍由阿里巴巴敲钟”,对于纽交所总裁Tom Farley(40岁)的鼓励,马云进行了回应,表示希望通过阿里巴巴的服务平台为全球的变革做出贡献。
“双11”这天在中国被称为“光棍节”,也是购物狂欢节。当日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额为912亿元。这相当于柬埔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招揽希望通过互联网找到客户的企业和个人,创业16年来年用户已达4亿人。曾经是英语教师的马云可以说是“中国梦”的典范。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时,IPO的募资额达到250亿美元,成为全球史上最大规模。
代表“中国股份公司”形象的马云却在美国市场受到考验。最初每股119美元的股价在上市1年后曾一度跳水至60美元。美国投资信息杂志《巴伦周刊》发出警告称,“还有可能再下跌50%”。阿里巴巴对此进行了抗议,表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其背景是国外市场对中国厂商存在偏见。不少人认为阿里巴巴只是在封闭的13亿人市场上效仿亚马逊等美国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在中国国内的销售额占整体的90%,而这种由国内占主导地位的状态正是中国经济减速后股票被大量抛盘的原因。
马云反驳称企业壮大后很难进行技术创新,但我们不同。马云拿出手机上显示着与约30名董事会成员的会话。马云表示并不是每月召开一次董事会,而是每天都会做出多项决策。
阿里巴巴的创新性获得了用户的好评。“没有阿里巴巴,我们的业务根本进行不下去”,日本网络家电企业Cerevo在阿里巴巴网站上找到了可以小批量生产的代工工厂。社长岩佐琢磨(37岁)表示,“将数万工厂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机制在全球独一无二。这就是技术革新”。
马云承认,正如大家所知我们的优势是创新能力,相反较弱的是与投资者的沟通能力。美国多半股东未曾用过阿里巴巴的网站,这一现实着实令人着急。
马云正在进行战略部署。美国的技术风险投资企业、新加坡邮政及印度的电子结算企业……。马云当机立断向大大小小的海外企业出资,加紧进行大数据分析。马云表示我们早晚将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立誓进入全球市场。
中国互联网用户为6.5亿人,是美国总人口的2倍。以巨大母国市场为背景,单从规模来看,阿里巴巴已成为在全球排名靠前的中国企业,但在封闭的市场培养出来的技术和战略能否在全球通用,目前尚不可知。马云将背负的正是中国产业界所面临的课题。
——————————
马云:1964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从小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中学时曾在著名景区西湖边骑自行车找外国人聊天练习英语。不过似乎数学不太好,第一次参加高考时只考了“1分”。曾一度弃学蹬三轮车等,第三次高考终于成功,考入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后因当过5年英语老师,其流利、幽默的演讲在海外也很受欢迎。马云是中国武侠小说家金庸的狂热粉丝,阿里巴巴的高级主管每个人都用武侠人物的名字作为外号。其中马云选用的外号“风清扬”。虽然不是故事的主人公,但却是一位具有“智者”风范的指挥者。现年5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