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NIKKEI——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专栏/观点 > 专栏 > 对中国创新热潮的“冷思考”

对中国创新热潮的“冷思考”

2016/01/19

PRINT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金坚敏:过去的2015年可以说是中国推动“创新驱动经济”战略的元年。“创新发展”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活动也从大学·研究所、大企业走向全社会,创新领域从科技领域向社会创新领域综合发展。为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各政府部门的政策措施层出不穷;媒体舆论强力聚焦“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热门话题;投身于创业·创新的下海科技精英、大学生、接班二代·三代、海归等“新四军” 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新大潮。可以说一场创新“运动”正在全国兴起。对于在中国出现的创新涌动,一些国际主流媒体及智库机构也开始关注其对全球创新的影响。

金坚敏
  其实,中国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理念的变化始于2005年左右。基于劳动力、资源·环境的制约日趋严重、食品安全·产品质量问题的多发现状,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中国提出了加强自主研发战略并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长远目标。在各种创新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专利申请国家; 除举国体制取得的高铁、特高压输电、核能、航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外、华为技术、中兴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壮大发展、称之为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小型无人机企业大疆等科技型企业登上世界舞台;大量科技型初创企业涌现把中国的开业率(新成立企业数/现有企业数)达到20%以上的高位。政策的推动、丰富的科技人才总量以及不亚于美国硅谷的拼搏精神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局面。

  但是,除了高铁、网络等少数领域以外,中国的创新成果还远没有惠及广大消费者。尽管是制造业大国,中国消费者对国内产品在质量、安全等的信用度并不高。近两年中国游客在日本大量购物(日本社会称之为“爆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制造业的窘境。据笔者观察,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的日本制商品并非高技术或高价位电子产品等、而是有安全/卫生感的生活用品、常用药品/化妆品、老年人及婴幼儿用品、在设计·款式上有个性创意的工艺品·服装等。中国国内商品的古板设计款式、缺乏对安全·环境等考虑的大量生产商品已无法赢得消费者的好感。

  中国消费者对国内企业产品的不信任也体现在同样产于中国的内外品牌的商品选择中。如原来由国内企业占据的普及型轿车市场,随着跨国企业采取产品“下沉”战略(从高档车市场进入普通车市场)的推进,国内自主品牌车市场份额逐渐下降,来自外资合资企业(产地同样在中国国内)压力倍增。

        据丰田汽车专家对VIOS(威驰、1.5LMT)与中国同等的自主品牌车的比较分析后发现,自主品牌车的优势仅在于价格和配置上,其劣势不仅在于外观设计保守、刹车、风噪、门或者窗等的开闭情况等基本性能质量有问题及油耗高等。其结论认为中国汽车企业与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差异不在于汽车研发/技术与销售能力不同,更重要的在于生产制造环节的能力上。

  从笔者对中国企业的访问及交流经验来看,以制造环节为业务主体的中国制造企业已向业务价值链的两头延生、相当重视研发·设计及销售·品牌经营,反而忽视了应有的制造·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从产业组织论的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受美国等的模块化设计思想(modular architecture)影响较大、比较认同制造环节利润率低既“微笑曲线”论的观点。而日本制造业、特别时汽车等行业以整体型构造、或磨合型(integral architecture)组织结构为主。也就是说日本制造业非常重视外部各环节或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磨合·调整等。

        笔者认为与美国企业擅长研发、品牌经营、德国企业擅长产品设计相比,日本企业更擅长生产技术开发及生产管理。很多企业还将生产技术及技巧“黑箱化”处理以维持•提高在制造环节的竞争力。日本制造业重视制造环节的经营理念也得到制造环节利润率高于研发、销售等业务流程两端的“武藏曲线”论的支撑。日本经济产业省于2014年12月对近400家日本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证明了与“微笑曲线”相反的拱型曲线、即“武藏曲线”的存在。

  中国国内有研究学者提出了“微笑曲线”误导中国制造业的观点。也就是制造环节并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利益率低,而是我国制造业管理水平低而导致制造环节应有的利润远远没有体现出来。其实中国尽管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世界工厂”,但是中国制造业不仅在应用精益制造理论、6Sigma等质量管理理论上实践粗糙、更没有提出中国式制造思想和方法论。中国企业还需练好制造业的基本功,在制造环节发起创新热潮建立起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最终达到制造业强国的目的。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金坚敏 简历
日本富士通总研主席研究员,博士(国际经济法)。1978年就读于中国浙江大学。85年至91年在中国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局工作。92年就读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科,97年取得博士学位。98年进入富士通总研经济研究所工作至今。有“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日中关系转机”、“华人经济学者看中国的经济实力”、“中国的主要产业和强势企业”、“印度和中国比较”、“韩国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网络企业的创新”等出版物/论文。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报道评论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106
具有一般参考性
 
5
不具有参考价值
 
8
投票总数: 119

日经中文网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