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越来越依赖境外融资
2018/05/18
中国企业正在通过外债发行来扩大融资。2018年1~4月的发行额达到870亿美元,增加至上年同期(309亿美元)的2.8倍。在中国领导层提出解决过剩债务的背景下,一部分企业积极转为通过外债筹集资金。债券的发行方还包括地方政府下属的投资公司,信用风险有可能扩散至海外。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统计了中国企业在境外(包括香港)发行的债券。通过欧元和人民币等发行的债券按发行时的汇率换算为美元。
首钢集团4月发行了5亿美元的美元债。期限为1年,利率达到3.95%。当时,期限1年的美国国债利率为2.0~2.4%。看起来融资成本偏高,但如果在国内发行将需要5%左右的利率,因此决定在境外发行。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时隔4年升值,人民币止跌趋势明显,这也是首钢下决定的一项依据。
中国东方航空3月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的“TOKYO PRO-BOND Market”发行了500亿日元的公司债。东航正在拓展中国和日本间的航线,这些资金将用于日元计价的结算。虽然外债的发行以金融机构为主体,但像首钢和东方航空这样的实业公司也在增加。
中国企业发行外债自2017年中期开始增加。与国内利率上升、外债利率偏高相对缓解的时期相重合。在2017年秋季的十九大前后,中国领导层去杠杆化的态度更加坚决,推动了企业外债发行额的增加。
此外,美国利率的上升也在推动企业的行动。美国长期利率在4月下旬时隔4年上升至3%左右,2年期国债利率突破2.5%,与最低的2011年相比提高了2%以上。预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2019年将继续加息。在利率进一步上升之前紧急筹集资金的趋势正在扩大。
不过,地方政府下属的“地方融资平台”也成为债券的发行方,成为风险因素之一。仅2018年一年,就有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贵州省遵义市等的融资平台发行了外债。青海省的融资平台评级较低,利率达到近8%,类似案例也不在少数。
融资平台参与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缺乏筹集外汇的动机。但仍通过外债发行进行融资,是因为受到中央政府债务压缩政策的波及,筹资变得越来越困难。金融当局要求银行详细调查对融资平台授信的风险,同时开始管制影子银行。
1990年代末,中国的地方政府下属非银行金融机构曾发生债务违约,外国银行等蒙受了巨额损失。已开始有海外的大型银行担心,“如果融资平台的信用风险扩大,债券市场有可能动揺”。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上海 张勇祥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经济新闻社选取亚洲有力企业为对象,编制并发布了日经Asia300指数和日经Asia300i指数(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后将停止编制并发布日经Asia300指数。日经中文网至今刊登日经Asia300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为刊登日经Asia300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