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谷歌首席执行官(CEO)桑达尔·皮查伊最近获得了1.99亿美元的股票报酬。在美国企业中像他一样领取如此高薪的人屈指可数。再看日本,且不说与皮查伊相比,就是从国际水平来看,日本企业家的薪酬也处于较低水平。英国大型人才招聘集团瀚纳仕日前发布的《2016瀚纳仕亚洲薪酬指南》显示,日本企业最高经营者的薪酬低于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等的亚洲企业,与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相比甚至只达到一半的水平。
瀚纳仕对在亚洲开展业务的跨国企业的首席财务官(CFO)薪酬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新加坡为2660~51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5~300万元),香港为2130~457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4~266万元),中国大陆为1810~45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5~263万元),均高于日本的1500~3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7~174万元)。
从电子行业来看,中国企业CEO的年薪达到400万元,而有的日本企业CEO的年薪换算成人民币大约只有204万元,相差近一半。
“日本原本就不重视经营者”,日本早稻田大学准教授长内厚如此表示。长内厚曾在索尼工作10年,在他看来,日本的电子产业一直认为技术产生附加价值,并不那么重视经营手法。换句话说,日本企业更重视像“随身听”、“高清电视”等这样的商品,而很少认为应该为经营决策支付高额报酬。
但是,从如今在电器店里销售的数码家电来看,企业间的技术差别已不大。而在这种技术水平接近的情况下,决定胜负的关键则取决于何时、何地、以怎样的方式推出和销售商品等的经营决策。
日本这种过分拘泥于技术的倾向在夏普的身上也略见一斑。夏普的液晶业务曾领先于竞争对手,可以称得上是其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而如今却成了其核心僵化(Core Rigidity)的业务。长内指出,“夏普需要的是一个眼里不是只有液晶业务的经营者。”
那么,如果有日本人想走出国门,在亚洲一显身手的话,又能获得多少报酬呢?即使比较一下作为企业董事级别以下的部长职位(部门经理)的薪酬,亚洲企业似乎也比日本企业更具吸引力。
瀚纳仕的数据显示,汽车行业方面,中国企业为研究开发(R&D)部长(部门经理)支付的年薪有时达到120万元。而医疗制药行业的话,全球企业相继进驻的新加坡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例如选择企业中与监管当局进行交涉或协调的部长(部门经理)职位的话,年薪最高可达24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113万元),相当于日本企业的董事级别待遇。
当然,日本人在其他亚洲国家企业工作,将遇到语言等障碍。例如,比起薪酬的多少,日本人更倾向于重视工作的稳定性和在大企业就职的社会地位,这一价值观也可能成为障碍之一。
那么,是否有一天这种价值观也会根本改变,并迎来薪酬差距促进人才跨境流动的时代呢?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